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激励性评价
作者:陈卫琴来源:《科学大众教师版》2010年第02期
摘要:所谓激励性语言,是指教师用来激发学生思维,加强学生信心,引导学生去思考,帮助学生成功的关怀语言。它是师生之间借以优化教学进程的一种情感交流,从而迭到乐学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激励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02096001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尽量从正面引导。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不管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多一些赏识与鼓励,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与成就感。那么在教学中怎样运用好激励性语言呢
一、情感点化在课堂的节骨眼处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的某种良好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感,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向更高层次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赏识。因此,准确合理,富有情感的鼓励性语言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处于兴奋、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然而,现实语文教学评价中,有时教师的评价大而不当,引导苍白无力,只是简单的评价为“对或错”、“好或坏”,根本没有渗透多少情感。以至于在语文教学评价中,教师根本不重视学生的情感需要与内心体验,自己没有感情,也不注重激励,评价冷冷冰冰,简简单单,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导致学生被动接受,老实听话,无动于衷。实际上,往往我们教师一句简单的话语,哪怕是小小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朵小小的红花,一个爱抚的动作,一句及时的肯定,都会给学生带来莫大的喜悦,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一堂教研课上,有一名学生胆子特别小,平时很少回答问题,可是当我提出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时,全班举手的人不少,他也举了手,看到这种情况我很为他高兴,虽然他可能答不上,但我还是让他回答,没想到他回答得非常好,只是声音太小,我高兴地对他说:“你回答得非常准确,老师为你骄傲你想不想让全班都昕到你精彩的回答呢”这个学生听到老师的表扬非常高兴。于是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他声音洪亮地把答案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