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家属”模式社会支持干预的结果显示,获得社会支持越高,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越好,干预后患者的社会支持得分明显提高18。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客观支持可以提高患者物质和经济上的支持和生活上的帮助,主观支持可以让患者感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关心、包容与理解,缓解其紧张、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这些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和病情康复起到积极作用。提示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医护工作中,应重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支持体系的整体改善。何彩霞等19采用集体干预和个体干预相结合的方式对流浪精神病患者进行干预,结果也显示干预后患者的社会支持得分明显提高,提示医护人员可以从患者个体、团体和患者家属各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对精神病患者的社会支持及其利用度。个体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技能、社会技能及其对社会支持的利用能力;团体干预则可以增强患者之间的交流协作,改善人际关系;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则能增加患者在家庭获得的客观支持。
25健康教育
袁水莲等20对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研究结果提示,接受健康教育的患者能够更好地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服药依从性较好。健康教育可通过各种形式让患者了解相关疾病知识,通俗易懂的文字和图片能够加深患者的印象,特别是对一些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干预过程中,健康教育护士及时了解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他们感兴趣的知识点,及时调整教育内容来提高患者学习的积极性。患者还可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医生、护士、朋友、家人等,亲身观察、参与、体验和思考;通过场景再现相互对答,使患者更快地掌握疾病相关知识;通过让有类似经验的患者介绍经验或现场解答,往往有被认同感;通过同伴的经验进行健康教育及护士的转述可增强健康教育效果,同时患者通过模拟角色的转换来体验不同的心理感受,可以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做出积极的行为。有研究表明,进行健康教育不仅提高了患者的知识及用药技能,且大大地提升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并间接提高了服药依从性20。
26心理行为干预
汪云芳等21对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分组比较病耻感表现、生活质量评分、消极状态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显示常规护理联合心理行为干预可明显降低病耻感,改善躯体情况、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功能评分,提高满意度。结果表明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属合理开展心理行为干预,可以有效恢复患者的社会功能、改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