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健康。团圆饭之后,人们开始守岁,也就是等待新旧年交接时刻的到来。汉代以后,中国人都把夜半子时视为一天的开始时刻。所以,守岁要一直守到夜半之后,甚至天亮。守岁民俗的起源很早,南北朝时代已经流行。守岁时,全家欢聚,饮花椒酒、屠苏酒、吃五辛盘。目的是驱邪、除病、保健。皇帝也守岁,并和臣子们一起赋诗助兴。为什么要守岁呢?饮花椒酒、屠苏酒、吃五辛盘都是为了驱邪、除病、保健,可见当时人对于新旧更替时刻的担忧。南北朝时代的说法,除夕会有山臊恶鬼,近代民间传说有所谓“年兽”吃人,都突出表现了人们对这重要时刻的恐惧。于是,彻夜不眠,以保持警惕。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守岁也包含着人们对于美好未来的强烈期待。希望即将到来的新年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新开端。
6
f现代民俗调查发现,老年人更倾向于守岁,他们认为守岁可以长寿。而晚辈如果守岁成功,也能为其长辈增加寿命。
守岁时有许多娱乐活动。例如,掷骰子、藏钩。所谓藏钩,就是把戒指、顶针之类藏起来,让人猜。反复进行,以定胜负。
百姓守岁时往往同时准备新年食品:包饺子、包汤圆、做年糕等等。朝正、团拜与拜年古代国家礼仪中的朝正、团拜和民间百姓之间的团拜、拜年是新年期间强化社会关系、亲情关系的重要活动。朝正,也称“贺正”、“元会”。指大臣在新年向皇帝拜贺。周代每逢新年,诸侯要向周天子“朝正”,即朝贺新年。孔颖达:四方诸侯会聚一堂,向周天子朝贺新年。天子安排乐舞招待他们。诸侯们赋诗言志,将天子比作太阳加以颂扬,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诸侯国内也举行类似活动。《论语·乡党》云:“吉月,必朝服而朝。”汉代朝正之礼依然。”其中各级官员依次向皇帝献新年礼物,皇帝安排娱乐活动,并赏赐臣子。在地方政府中也组织官员新年庆贺。清代朝正之礼提前到腊月三十日进行。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除夕》记载:“京师谓除夕为三十晚上。是日清晨,皇上升殿受贺,庶僚叩谒本管,谓之拜官年。”朝正之礼可以强化上下尊卑的关系。这对于加强君臣关系、加强中央与地方关系都有作用。在朝正活动中,恐怕不仅仅是大臣贺天子、下级贺上级,大概也包含了大臣们之间互相贺年的活动,即所谓“团拜”。“团拜”一词最早大约出现于宋代。《朱子语类》卷九十一《杂仪》云:“团拜须打圈拜,若分行相对,则有拜不着处。”民国时代,地方政府机关也从事团拜。《大名县志》(民国二十三年)云:“自改行阳历以来,城内每逢年节,县暑知会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