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教学案例
《月光曲》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我所教授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第26课《月光曲》。本课时第二课时,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作者借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华,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了解《月光曲》是怎样谱写成的。从中体会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2、过程与方法: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三、教学设计思想: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思想,我是这样设计的:本课14个生字。第一课时完成生字、词语的教学,把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的大意,并完成课后第四题的练习。第二课时围绕课后思考题,抓住贝多芬的言行举动及感情变化,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及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课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各种策略,提供大量
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通过质疑、小组交流、等环节完成课
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利用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作为学生解决
的工具,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表达能力。
设计特色:
教师不仅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各种学习资源,在进行大量的识字教学的基
础上培养学生在网络上大量阅读的能力,鼓励学生上机自学,小组质疑、协作学
习、口语交流、分组汇报,完成课文教学,并在此基础上写作表达,促使小学生
的听、说、读、写技能的飞速提高,提高教学效率。
五、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同学们,请听。(播放乐曲《月光曲》)
师:同学们,听过这首曲子吗?它叫“月光曲”,是德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
f即兴创作的。贝多芬被公认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被世人尊称为“乐圣”。关于这首曲子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二、)请快速浏览课文一遍,想一想:这个故事先讲什么?接着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学生汇报:一天夜晚,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有人在断断续续地弹奏他的曲子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