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学生产生骄傲自满情绪时,辅导员一方面应注意对学生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另一方面则要指出其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或对其提出更高的要求,帮助他们懂得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不能得意自满,裹足不前。
四、对谈话学生的心理状态的把握在谈话中,学生心理状态各异,主要有以下几种:㈠揣测心理。“老师找我谈话,意图何在,是批评还是了解情况?”因此,谈话之初,学生一般都很注意老师的表情、语气,揣测老师的用意。辅导员可在一开始就点明谈话的目的,消除揣测心理。㈡防御心理。往往犯错误的学生或重点学生一听说老师找去个别谈话,便会产生防御心理,存有戒心。辅导员应以坦率、真诚的态度,打消学生的顾虑,消除防御心理。
f㈢惶惑、恐惧心理。偶犯错误或错误较严重时,学生不知老师、学校将要如何进行处理,担心丢面子,害怕受处分等等。对这些学生,辅导员谈话时要注意分寸,不要把错误说得过分严重,以利于问题的解决。
㈣沮丧心理。平时表现较好,自尊心也比较强的学生,偶然犯了错误时,容易产生“这下完了”的沮丧心理。对有这种心理的学生,要重在开导、鼓励,表示信任,增强其改过的信心,同时打消不必要的顾虑。
㈤对立心理。如果学生与辅导员的关系平时就比较紧张,或学生对所犯错误还缺乏认识的时候,学生往往会认为老师冤枉了他,有成见,故意“整”他。当学生这种情绪严重时,辅导员应暂时离开正题,以缓解对立情绪,而采取迂回谈话方式进行。
㈥期望心理。多数学生与辅导员谈话时,都希望能给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特别是当一些学生主动找辅导员谈话时,这种期望的心理更加强烈。辅导员要珍惜学生的这种情感,认真对待,把它变成促进学生前进的动力
五、谈话的方法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的不同,就要采取不同的谈话方式。有时要用激将法,有时要用鼓励法,有时要用批评法,有使要直截了当地说,有时要委婉地说,有时要多种方法并用……具体采用哪种方法,要以能否达到谈话目标为根本依据,还要结合自己
f的一贯风格和特色。个人总结谈话方法如下:㈠思想共鸣法。这种方法是指辅导员在谈话中要注意寻找
与学生的共同点,这种共同点可以是共同的看法、共同的经历、共同的爱好等。比如辅导员在与学生谈话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讲一些自己年轻时的经历、上大学时对某件事的感受、自己喜欢的一些事物等,通过这此有针对性地讲述,激起师生之问心灵的共鸣,产生共同的人生感受,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年轻辅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