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对诸葛亮的推崇、仰慕之情,钦佩诸葛亮的将才;羡慕诸葛亮遇到明主,得以大展宏图,成就事业。表明自己想要效仿诸葛亮鞠躬尽瘁,但是没有遇到明君。“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④深入探究:
我们现在已经疏通文意了,那么我们总结一下诗歌。师回顾:诗歌中每一联都在书什么呢?
f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
全诗没有一个“愤”,是不是作者表达的意思错了?
合作探究:诗题为《书愤》,就全诗来看作者因何事而“愤”?作者“愤”的根源又是
什么?(从诗中找)
诗题为《书愤》,就全诗来看作者因何事而“愤”?作者“愤”的根源又是什么?(从诗中找)
A.忧愤国家金人入侵、国土沦陷、被迫迁都。
B.忧愤朝政C.忧愤自己
求和偏安、打击主战派、政治黑暗。年老体衰、功业无成、壮志未酬。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
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自
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
腔激愤,激昂中透着悲怆。
明确:作者愤懑的是在最美的年华里不能为国效力,没有遇到贤明的赏识自己的君主,因此诗人借北望中原,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
⑤明确感情基调,熟读成诵。师:那么我们来看,这首诗前两句的感情基调是对过去的回顾,应该带着一种什么样的
情感去朗读呢?豪情满志,慷慨激昂。诗歌的后两句应该带着一种沉郁愤恨的情感去朗读。生自由朗读。学生代表进行朗读。(两人)全体师生诵读。()导语:让我们一
起把陆游的爱国之心深情的表现出来。
⑥2、本诗主要表现手法。⑦(1)对比手法:诗中的“愤”,主要通过两个对比表现出来。一是理想和现实的对比。
诗人北望中原,豪气如山。以塞上长城自许,然而世事多艰。理想被现实击得粉碎。二是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对比。早年气壮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何等豪迈,如今对镜自照,衰鬓苍颜,岁月不居,年华空老!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朝廷的主和派,诗人心中之“愤”焉得不涌上笔端?(2)借古讽今:诗中对诸葛亮的高度颂扬,实则是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愤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