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一章声现象
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学情分析
学生初学物理,对物理探究活动比较陌生,还处于初级阶段,因而问题的提出不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实验过程也相对很简单,这样的设计,是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让知水平决定的。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每一部分都是以问题开始,通过实验与观察,得出结论,
再与生活和自然相联系。对于声音的产生,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声现象创造声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出声音的产生等问题。接着通过实验分析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反过来再用归纳出的结论解释自然和生活中的现象,以进一步检验结论的可靠性。在声音的传播部分,通过真空不能传声的演示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插,进而通过实验与分析,归纳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本节强调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入到物理知识的探究中,在观察、感知、举例和实验等探究活动中,让学生亲身经历有关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和“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三、教学目标
f⒈知识与技能
⑴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⑵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⑶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⒉过程与方法
的?
⑴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
⑵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身边的声现象和道理,对物理有亲近感。
⑵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的合作的意识。
f四、重点难点
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的分析,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和传播条件是本节的知识重点。
⒉声音的产生条件和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是本节的重点。
五、设计思路
学生刚进入物理学科的学习,会感到与自己的生活有距离。因此拉近物理与生活的关系,激起其学习兴趣是关键。本节教学首先利用上课铃声引入声音,然后用一句话“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提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问题。本节各部分设计安排了一些简单易做的小实验,通过学生在实验中观察与感知,从不同现象中找出共同点,力求在学习活动中营造更加广阔的自由探究和活动空间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