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是从理论研究还是从经验感受出发,民众的幸福程度与政府的治理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只有在一个政治清明、法治进步、经济发展、社区文明和谐的社会中,民众的幸福感才能达到相当的高度。因此,政府工作应该做到以人为本,充分考量到每个人的发展。
3、要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特别要解决好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民生问题。首先要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这就要把扩大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优化创业环境,让人民群众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和生活保障。其次要加快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分好“蛋糕”,努力缩小不同人群的收入差距。三要发挥好社会保障作为“收入分配调节器”和“社会发展稳定器”的作用,进一步完善保障体系,扩大保障覆盖面,切实提高保障水平。
5
f4、解决好人民群众的住房问题。安其居方能乐其业,要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让人民群众住有所居,让社会更加安定和谐。
2012年421联考《申论》指导联考《申论》指导5
2012联考申论备考指导:培养正确的申论思维
申论的要素包含材料、背景、语言和思维,其中材料是基础,背景是辅助,语言是工具,思维是统筹。这些要素不是相互割裂的,需要我们在正确思维的指导下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才能帮助我们在公考的道路上一帆风顺、左右逢源。
那么怎么样的思维才是正确的申论思维我们以2011年地市级的申论试卷为例。在拿到一份申论材料的时候,不能仅仅只是拘泥于零散的文字和段落之间,需要进行整体性的把握。材料16段都是关于农村教育的问题,第七段才上升为谈农村文化的问题。属于递进式的材料布局结构。因此,当年的申论材料反映的社会问题是农村文化的衰落。其次,在公考的社会问题选材方面,一向都是与国家的热点重点问题紧密相连。三农问题一向是我国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国家非常重视。05年、年、年申论的社会问题分别是三农问题扶贫开发、而0709农村土地征用与管理、农业粮食安全。可见,公考与这些热点重点问题是紧密相连的。最后,在材料中出现了个别考生比较难懂的申论专有词语,例如: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其实就是农民工的子女,这些我们在做这套试卷的时候都是需要留意的,可以学习其中的语言。
工作做到这里的时候似乎已经可以了,其实我们还可以进行思维的拓展。我国每年有一亿六千万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为城市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城市建设和服务的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