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需要夸张的肤色。配合着使用黑色或白色,再突出眉、眼、鼻、口各个器官部位。戏曲传统中传统最老的昆曲,净行勾脸有“七红八黑三和尚”或“七红八黑三僧四白”之说。这些脸谱的颜色,除去“三和尚”里的达摩用金色勾脸外,其他都是用红、黑、白三色。红、黑、白三色是根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据生活,又吸收了小说中的人物描写而出现嗯。小说里描写人物,也是根据生活而予以适当的夸张,因而出现“红脸大汉”、“面如红枣”、“面似乌金”、“面如血色”等等形容。戏曲里用红、黑、白三色夸张地表现了这些描写,形象地出现于舞台,看来并未脱离生活,而是从实际出发。我国戏曲的发展,不但进度快而且幅度广。随着人民文化生活的需要,剧目日益增多,需要特殊夸张面貌的人物,也日益繁众。原有的红、白、黑三色和原始的“整脸”形式,已不能承担这种复杂德表现任务。同时小说的说讲形式也逐渐形成,民间的说书艺人发挥了他们对生活的观察能力,把生活中的人物,用艺术的夸张,丰富的思想,浪漫的手法,象征的意境,综合交错的表达在口头上。于是又出现了“面色姜黄”、“绿脸红须”、“豹头环眼”、“凤眼蚕眉”等等形容语汇。戏曲演员很自然的接受了这些口头形容,形象的出现于舞台。于是在红、白、黑三色之外,又大量的使用了其他复杂的颜色,来表现剧目中的复杂人物。随着颜色的增加,促进了谱式的变化;又逐渐地使颜色和谱式固定下来。用某种颜色象征性格、气度、品质,在脸谱勾画的术语中,叫做“主色”。它是某个脸谱最主要的表现部分。但是,一个脸谱的构图,是通过各种颜色而形成的图案。主色之外,还需用其他颜色勾勒描绘,晕染衬托。因而在“主色”之外,还有“副色”、“辅色”、“界色”、“实色”之分。脸谱使用多种颜色,还利用了颜色的光线性能,突出面部的骨骼,表现出人物的神态。我们常看到五颜六色的脸谱,有时被它那复杂的色彩所眩惑,发生了不可思议的感觉。其实,脸谱的用色,原有它一套使用方法,灵活的表达了它的目的性。至于脸谱上的局部部位,也是从美的观点出发,构成单型图案,表现人物的神态。例如:焦赞的“兰叶眉”,鲁智深的“孔雀眉”,关羽的“卧蚕眉”,姚期的“老眼瓦”,张飞的“笑脸鼻窝”……细至肌肉纹理,用以表现神态。在用笔上,也和绘画一样,运用笔触,讲究笔锋,要求笔锋犀利、秀劲、干净,给人以高度的美的享受。随着国剧艺术走向世界,脸谱艺术也深受各国人们的喜爱。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