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中医内科学》教学大纲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第九版)


第一章肺系病证
第一节感冒
【目的要求】
1了解感冒属外感疾病,明确临床主要特征。
2.掌握感冒的病因病机为邪犯肺卫,卫表不和。
3.掌握风寒、风热、暑湿三个常见证型的证治方药。
4.熟悉治疗虚体感冒的变法。
【教学内容】

1.讲解感冒的特征,以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头痛、身楚为主症,并
明确感冒与时行感冒的区别。
2.讲解感冒病因以风寒、风热为主,夏令多属暑湿致病,病理重点为卫表不和。
3.讲解感冒的诊断要点,与某些温病早期的区别。
4.强调本病辨证属实证,治疗大法为解表达邪。
5.强调感冒常见三证的症状特点。风寒证用辛温解表法,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
散加减。风热证用辛凉解表法,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暑湿证用清暑祛湿解表法,
新加香薷饮加减。
6.强调虚体感冒当扶正达邪,区别气虚、阴虚等不同表现,治以益气解表或滋阴
解表。
7.讲解感冒的治疗禁忌,以及并发症和夹杂症的处理要点。
【教学时数】
3学时。
第二节咳嗽
【目的要求】1.了解咳嗽的一般概念。2.掌握咳嗽有外感、内伤之分,其病变重点在肺,而关系到它脏。3.了解咳嗽的诊查要点。4.掌握外感咳嗽治以祛邪利肺止咳;内伤咳嗽治疗重在扶正补虚。5.熟悉常见各类咳嗽的辨证论治。【教学内容】1.讲解咳嗽的概念,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
f2.强调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分,外感有风寒、风热、燥热的不同,内伤多为脏腑功能失调所致,以痰湿蕴肺、肝火犯肺为多。病位在肺,但与肝、脾等其他脏器有关。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有互为影响的关系。
3.讲解咳嗽的诊断要点,提示相关辨病知识。4.强调咳嗽的辨治原则。外感咳嗽属于邪实,治以祛邪利肺。内伤咳嗽,多属邪实正虚,治以祛邪止咳,兼以扶正。5.强调咳嗽各证型的辨证论治。外感咳嗽:风寒袭肺证,用疏风散寒,宜肺止咳法,三拗汤、止嗽散加减。风热犯肺证,用疏风清热,宜肺止咳法,桑菊饮加减。风燥伤肺证,用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法,桑杏汤加减;若凉燥用温润法,杏苏散加减。内伤咳嗽:痰湿蕴肺证,用燥湿化痰,理气止咳法,二陈平胃汤、三子养亲汤加减。痰热郁肺证,用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法,清金化痰汤加减。肝火犯肺证,用清肺泄肝,顺气降火法,用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肺阴亏耗证,用滋阴润肺法,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加减。6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