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倾听的习惯《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高效的语文课堂应该在师生、生生与文本对话中动态生成。由此可见,倾听是学习语文的精髓,但很多时候都被我们所忽视,课堂上学生因不认真倾听而不能按老师的要求进行活动或“有嘴说别人,没嘴说自己”“问牛答马”“身在课堂心在外”“思想的野马奔驰到了辽阔的草原上”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养成学生倾听的习惯显得尤为重要。我在多年来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十分重视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把它当作一项基本功训练。一、激之以趣,强化学生倾听意识陶行知说:“唤起兴味。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奥地利教育家贝尔纳也曾强调:“没有情感的教育不会成为成功的教育;没有情感的课堂不是成功的课堂。”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针对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自制力不强,意志力较差但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运用多样的鼓励、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倾听兴趣,强化他们倾听意识,为培养他们的倾听习惯奠定了基础。1.多样的鼓励
f“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二月寒。”趋乐避苦是人的天性之一。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是每个人内心最直接最强烈的需要。”鼓励对学生而言作用很大。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用多样的鼓励,来激发学生倾听兴趣,强化学生意识,养成学生的倾听习惯。在课堂上,每每在听录音朗诵或教师范读或学生认读之后,我总要请同学们来说说听后的感受,并针对实际情况给予学生多样的口头表扬,这样学生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听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了,逐渐形成“倾听是礼貌的最高形式”。这一意识,课堂上学生怎么会不认真听讲呢?
2.生动的情境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不断运用新颖实效的教学手段来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达到充分沟通的目的。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语文学科的特点,结合课题运用直观手段,或引入故事或再现过程或引导看图讲故事,再根据故事情节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多讲多说。教师还可以让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