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教学设计
第三次备课
沙沟小学季兰彪
设计理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在新课改理念下,我们教师应当摒弃一些落后的教学方法,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要多使用赞扬激励性的语言,不但对质疑能力强的学生及时肯定,还要宽容地对待那些质疑能力差的学生。要允许学生出错,鼓励争辩。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树立质疑问难的信心,乐于思维,乐于发现。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清晰、分辩、抚摸、介绍、新疆、陷入、浑黄一体”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并会背诵。3能够针对课题及文中重点句段提出疑惑,培养学会提问,学会质疑的习惯。教学重点、难点:抓住文中的重点句段进行质疑,感悟爸爸的话的深刻含义,体会边疆志愿者们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美好品质。教学准备课件:有关大戈壁的录像。理解白杨特点及体会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图片。教学时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两课时
f一、谈话导入在我们伟大祖国的西部有一片神奇而又充满希望的土地,那里到处是高大、挺拔的白杨,今天我们就到西部看看生长在那里的白杨。板书课题《白杨》。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板书疑惑:预设:(1)作者为什么要写白杨?(2)白杨有哪些特点?(3)白杨生长的环境是怎样的(4)白杨(设计意图:疑源于思,而思要融于读书之中。这是在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疑的读书方法和习惯。同时,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摘要板书,纳入到下面的教学环节。力求做到了“以学定教”。)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具体描写白杨的句子。2把生字新词画出来,不理解的词用“?”标出,用联系上下的方法理解。3检查预习:多媒体出示出示词语:戈壁清晰抚摸新疆介绍分辩陷入浑黄一体认读正音,并交流已理解的词语意思。三.图文对应,理解戈壁滩1出示大戈壁的录像,你有什么感受?荒凉、没有生机、寸草不生等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抓住:没有没有也没有“到处”“浑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