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家长们并未特别在意孩子们成绩好坏,几乎没有人会为了提高分数上补习班。这是起始状态。回顾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学校,那时社会上几乎没有补习班这种鬼东西存在。第二阶段(个别人上补习班):突然,有同学利用周末时间补课,或者是上的补习班,或者是找的一对一的家教,短时间内提升了自己的成绩排名,引发了其他家长的效仿。第三阶段(大部分人上补习班):于是,竞争愈演愈烈,别人上补习班成绩提升了,你不上补习班就相对落后。班级里几乎所有同学都上了补习班。结果大家的成绩排序又回到了起始状态。第四阶段(追求名牌补习班和名校老师):上补习班已经不够给力了,需要上名牌补习班,找名校老师补习。“你家孩子报的哪个补习班?”,已经成了很多家长聊天的中心话题。某些“名牌补习班”一位难求,招生甚至比公办名校还牛气,放学时常常造成交通拥堵。一些“名校老师”更是炙手可热,大赚钞票。更有补习班或老师违规宣传,拉大旗扯虎皮者有之,李鬼冒充李逵有之,坑蒙拐骗者也不乏其人。过去是学习差的上补习班,现在是学习好的上补习班。为什么好学生也上补习班?因为别的好学生也正在补习,正在变得更好,你不努力就会落后!至于学习差的,甚至连补习班也不收。好多补习班,要报名需要先考试,掏钱还不一定让你来上。如此
f愈演愈烈,可苦了家长和孩子们了。作业可以在“剧场效应”中找到答案。第一阶段(作业不多):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作业的童年时期,那时科目少,作业也少且简单,放学也早。完成作业都不是问题,写完作业还能愉快的玩耍。课余男生上树掏鸟窝,下河捉鱼鳖,女生跳皮筋,做手工,都是学生时代的常态。第二阶段(作业变多):某些科目或老师增加了作业,这门科目成绩立竿见影的提升,迫于考评的压力,其他各科纷纷跟进。第三阶段(作业变态):只增加作业数量已经过时了,作业的种类和形态也与时俱进。除了老师改的作业,还有家长改的作业,除了课内作业,还有课外作业、展示作业、探究作业、网络教育作业、全程签字改错、微信打卡、拍照上传……。作业已经成了家庭和谐的头等大事。第四阶段(作业发疯):作业,重在落实,落实,关键在家长。写作业成了衡量学生学习态度和家长对学校支持力度的最重要维度。不写作业要罚站,甚至停课,在许多学校已成为常态;监督作业不力的家长被请到学校面谈也屡见不鲜。同样悲剧的是,当每个学生和每个学校都多写了这么多作业后,他们成绩排序与作业少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