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不弯折,见上图①;不能满足直锚时,柱内侧纵筋弯折12d柱外侧纵筋弯折15d,见上图②。
变化六、梁上柱有变化,16G梁上柱插筋弯折长度改为15d梁高≥06labE且≥20d插筋伸至梁底。原11G梁高≥05labE,弯折长度为12d。
图六梁上柱LZ插筋构造
墙
变化一、剪力墙水平筋弯折要求在暗柱外侧纵筋的内侧,也是回归03G101的做法。原11G101墙水平筋弯折在暗柱外侧纵筋外侧。剪力墙水平
f筋弯折在暗柱外侧纵筋的内侧是合理的,虽然暗柱不是墙的支座,但暗柱作为墙竖向加强部位对剪力墙提供约束,剪力墙水平筋弯折在暗柱内侧既能增加墙水平筋与暗柱的的“锚固”,也能节省钢筋用量。同时,也与翼墙和转角墙内侧水平钢筋构造统一,它们都在柱外侧纵筋的内侧,区别是一字型墙水平端端弯折10d,后者是15d。右图墙端部是L型暗柱,但不是转角墙,L型暗柱的下侧相当于墙垛,而不是一道墙,所以不能按转角墙处理。
图一墙水平端部构造
变化二:取消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端部采用U形钢筋的做法,实际施工中也没有这种做法,因为反而是增加接头长度,可以直接伸至墙端部。
f图二墙水平端部构造
变化三、剪力墙(翼墙)内侧水平分布筋在端柱内可以接通也可锚固。但外侧与端柱平的水平筋必须拉通。当墙水平筋伸入支座内大于2个锚固长度时,则锚固是划算的,否则,贯通反而是节省的。由于图集规定不明确,用词不严谨,“或”说明两者均可,没有限定条件,在施工与结算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争议,如施工按锚固,结算按贯通,或施工按贯通,结算按锚固,总之,施工时按钢筋用量较少的,结算时按数量较多的。应该这样规定:当端柱支座长度≤2LaE时,墙水平筋贯通端柱。当端柱支座长度2LaE时,墙水平筋锚入端柱。
f图三墙水平在端柱内构造
变化四、翼墙变截面拉通做法,当变截面差值与相交构件宽度值之比小于1:6时可贯通,此不仅限于墙,所有构件的变截面处构造都参照此原则。
图四翼墙变截面水平筋贯通
变化五、增加剪力墙水平施工缝处抗剪用钢筋连接构造,钢筋长度为施工缝上下各一个锚固长度。钢筋规格、排数、间距由设计人员指定。
f图五墙水平施工缝处附加钢筋
变化六、修正剪力墙上起边缘构件纵筋构造,边缘构件插入墙内长度12laE范围长度内箍筋直径不应小于纵向钢筋最大直径的025倍,间距不大于100。原11G101并未规定柱在墙内锚固范围内设置箍筋的规定。
图六墙上柱构造
f变化七、墙构件取消受拉钢筋(非抗震)锚固和搭接长度取值,全部按抗震考虑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