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浅谈徽州建筑文化
摘要: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建筑是人类文化的纪念碑,是政治、经济发展的
具体表现,是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的载体。渗透千年文化风霜,纵览徽派建筑,不难发现,徽派建筑的形成过程,受到了徽州独特历史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是一种极富特色的区域文化。
关键词:徽州建筑
建筑文化
古民居
雕饰
徽州地处安徽南部的黄山脚下、新安江畔,位于黄山白岳之间。徽州的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就设置了郡县,魏晋南北朝时称新安郡,隋、唐、五代称歇州,北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以自己的帝号改新安为徽州,辖歇县、休宁、祁门、黯县、绩溪和婆源六县。这里山川毓秀,民物丰饶,是白云之下一处神奇的山林王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发达的文化。由于中原战乱频繁,东汉、西晋、唐末、北宋四次北方强宗大族的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中原文化,使这块土地逐渐成了华夏名区。南宋以后,这里更是文风昌盛,人文荟萃,成了“东南邹鲁”、“礼仪之邦”。如果说徽州文化的全面崛起始于北宋后期,明清时期达到鼎盛,那么作为一种极富特色的区域文化,它在全国引领风骚约有800年之久。今天,徽文化和藏文化、敦煌文化一起被称为中国三大地方显学。建筑是人类文化的纪念碑,渗透千年文化风霜,纵览徽派建筑,不难发现,徽派建筑的形成过程,受到了徽州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有人说,要了解明代帝王生活,到北京去;要了解明清寻常百姓生活,到徽州来。
一、建筑分类
徽州建筑按用途可分为民居建筑、祭祀建筑、公共建筑等几大类。主要包括宅第、宗祠、牌坊、园林、城楼、戏台、书院、桥等。宅第徽州宅第俗称徽州古民居,是徽州最常见也最能体现徽州建筑特色的建筑之一。由于徽州地少人多、山地潮湿的自然特点,徽州民居普遍是二到三层的楼居,且多为院落式。徽州民居建筑的布局讲求工整、紧凑、适用。其平面总体布置主要有“凹”、“口”、“H”、“日”四类基本形式。其结构特点主要通过马头墙、门楼、扇、飞来椅、天井等结构元素体现为“四水归堂”“五岳朝天”。工艺特征则多通过镶嵌在马头墙、门楼、窗户等处丰富多彩的砖雕、木雕、石雕、彩绘等元素来体现。这些雕刻和彩绘的造型和题材非常广泛,大多以人物故事、神话传说、戏曲图谱、民间习俗等为主。宗祠宗祠又称祠堂。作为专门供奉祖先灵位、祭祀参拜祖先的地方,是徽州村落中最具规模的建筑。宗祠主要是家庙的基础上逐渐演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