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且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过程,称为传染(i
fectio
)。表现有临床症状者为传染病。分为四种传播方式。(1)水与食物传播病原体借粪便排出体外,污染水和食物,易感者通过污染的水和食物受染。菌痢、伤寒、霍乱、甲型毒性肝炎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2)空气飞沫传播病原体由传染源通过咳嗽、喷嚏、谈话排出的分泌物和飞沫,使易感者吸入受染。流脑、猩红热、百日咳、流感、麻疹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3)虫媒传播病原体在昆虫体内繁殖,完成其生活周期,通过不同的侵入方式使病原体进入易感者体内。蚊、蚤、蜱、恙虫、蝇等昆虫为重要传播媒介。如蚊传疟疾,丝虫病,乙型脑炎,蜱传回归热、虱传斑疹伤寒、蚤传鼠疫,恙虫传恙虫病。由于病原体在昆虫体内的繁殖周期中的某一阶段才能造成传播,故称生物传播。病原体通过蝇机械携带传播于易感者称机械传播。如菌痢、伤寒等。
(4)接触传播有直接接触与间接接触两种传播方式。如皮肤炭疽、狂犬病等均为直接接触而受染,乙型肝炎之注射受染,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为接触疫水传染,均为直接接触传播。多种肠道传染病通过污染的手传染,谓之间接传播。易感人群是指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病原体的易感程度或免疫水平。
新生人口增加、易感者的集中或进入疫区,部队的新兵入伍,易引起传染病流行。
病后获得免疫、人群隐性感染,人工免疫,均使人群易感性降低,不易传染病流行或终止其流行。传染病如何预防?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以综合性防疫措施为基础,其主要预防措施
f如下:(一)管理传染源1
甲类传染病
鼠疫
霍乱
乙类传染病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
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与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
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
疟疾。
丙类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
方性斑诊伤寒、黑热病、丝虫病、包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一)管理传染源2对病原携带者进行管理与必要的治疗。特别是对食品制作供销人员,炊事员,
保育员作定期带菌检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