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设计:教案设计:
血液循环途径
姓名:姓名:张红梅单位:单位:周口八中2010年3月23日
f血液循环途径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血液循环的概念。2、掌握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血液成分的变化及其意义。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2、通过分析血液循环的血液成分变化,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情感目标:感悟血液循环过程中蕴藏的生命魅力生命的高度有序性;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科学观。二、教学重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及血液成分的变化三、教学难点血液在循环途径中成分的变化四、教学用具制作幻灯片、有关录像、视频五、教学方法1创设情景法。2多媒体演示法。3讲解法、图解法。4启发诱导,参与讨论。六、学习方法
f1小组合作讨论2复习、阅读、观察、归纳七、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请看这幅图画(幻灯片),大家见过吗?这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生病打针的情形,那么药液进入我们体内,经过什么样的途径到达患处,达到治疗的效果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探索一下血液循环的途径。二复习由于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下面我们复习一下上节课与心脏有关的三个问题(看幻灯片)。1心脏分哪四个腔?2在这四个腔上分别连有哪些血管?3血液在这四个腔中是如何流动的?让同学们根据幻灯片上的心脏结构模式图回答。三讲述新课心脏的这些结构特点,保证了血液顺利通过心脏并获得动力继续进行循环。血液循环概念:教师:讲解血液在心脏和全身的血管所组成的密闭的管道系统内循环地流动叫做血液循环。学生:观察视频材料(血液循环讲解过程),思考问题
f1)血液循环包括几个途径。每个途径的主要功能是什么?教师:归纳:人的血液循环分体循环和肺循环。肺循环为了获取氧气,体循环为了输送氧气。2)演示录像了解人的血液循环途径:先观察体循环:指导观察:(1)体循环的起点、止点及大致路径(或体循环是由心脏的哪一腔开始?血液流经何处?最后流回心脏的哪一腔?)(2)在体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有哪些变化?在何处发生的变化?反馈观察情况。教师利用幻灯片进一步讲述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压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和各级静脉,最后汇入上下腔静脉,然后流入右心房,这一过程叫做体循环。在这一循环途径中,当血液流经组织间的毛细血管网时,就与周围的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