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人有其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形成的时期。在关键期内施加教育影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关键期的教育,往往事倍功半。因此教育必须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在人的素质发展的关键期内,施以相应的教育,促进该素质的发展。40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能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要求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注重发展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困难,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因此,培养信心和努力的品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41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在男女性别的差异。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在教育工作中发现研究个体间的差异特征,教育工作要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42小学生学法指导的内容及方法(1)学习计划的指导1设立目标和安排时间,都要力求具体化2要切合实际,循序渐进3要留有余地,使计划富有弹性,便于执行4要结合实际,及时调整(2)听课方法的指导1认真听2注意看3多动脑4主动练5做笔记6善归纳(3)复习方法的指导1回顾讲授内容及重点,加强复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2复习课本,目的在于深化3整理笔记,便于复习4通过查阅工具书或参考书,求助教师或同学力求解决疑难(4)写作业方法的指导1先复习后写作业2仔细审题3认真表述4细心检查43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1)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2)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4)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5)依据学习结果的反馈,激发学生进一步学好的愿望44小学生学习习惯的主要特点(1)学习习惯的广泛性(2)学习习惯的实践性(3)学习习惯的阶段性(4)学习习惯的模仿性45促进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1)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课堂中正确引导(3)
f注重激励与表扬,对学生进行正强化教育(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5)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合力(6)分层渐进,注重对学生进行个别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