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据)(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10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
f(2)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3)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11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制定教育制度的依据)(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12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1)课程设置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任务,培养目标和修业年限来确定学校开展哪些学科
和课程。这是制定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2)学科顺序是根据修业年限,学科内容,各科之间的衔接,学生的发展水平,接受能力等因素而确定学科开设的顺序。
(3)课时分配规定各门学科的教学时数包括学科在一学年里的授课时数,每周的授课时数和各年级的周学时等。(4)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是指学年阶段的划分,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学校在假期和节日的规定等。
13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内容及其实施,
评价的指导性文件。(1)前言,包括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等。(2)课程目标,这是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包括总目标和阶段目标。(3)课程内容,是具体的知识内容要点。(4)实施建议,包括教材编写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
1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教育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1)关注每一位学生(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15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16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1学生是完整的人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