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第三部分汉语语法史
第一章上古汉语语法的发展
第一节从甲骨文看商代语法汉语语法的基本特点是用词序和虚词表现语法范畴、造句规则和句型变化。这个基本特点早在商代就开始奠定了。甲骨文反映了这一基本特点,为研究商代语法提供了可靠的材料。以下从词类、句子成分、基本句型三个方面来认识商代语法。一、词类甲骨卜辞中的词,按照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可以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叹词等类,各个词类发展不平衡。1名词甲骨文中名词是最发达的一类,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占整个词汇的70以上,有:普通名词:天、土、山、木、禾、人、牛,等;方位名词:东、南、西、北、上、下,等;时间名词:岁、年、今、明、旬,等;专有名词,包括人名、族名、地名、干支等。名词在句中主要作主语、宾语和定语,时间名词常作状语。如:王入。《丙》325)(方亦侵我西鄙田。《菁》2293)(壬戌卜,今日王省。《合》32954)(2动词甲骨文里的动词几乎都是单音词,没有表示时体的附加成分。主要作谓语,有的带宾语,有的不带。如:贞:我不其受年?(《粹》868)王勿渔,其狩。《佚存》656)(3形容词甲骨文里形容词有“吉、利、大、小、新、旧、赤、白、敏”等,在句中可作定语、状语或谓语。如:王其田于昼,禽大豚。《甲》3639)(王田于鸡,往来亡灾?王占曰:弘吉。《佚》347)(4数词、量词甲骨文里已有从“一”到“万”的数字,没有分数和约数,基数和序数形式上没有区别。如:癸酉贞:帝五玉,其三小(羊)(。《通》486)(获)兔七,隹卅。《续》3181)(甲骨文中有量词“朋(贝的单位)、丙(车的单位)、升”等。如:易(赐)贝二朋。《南坊》381)(车二丙。《佚存》下915)(5代词
f甲骨文里有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两类。第一人称代词有“我、余、朕”,第二人称代词有“乃、女”,指示代词有“之、兹”。6副词情态副词:又、亦、乃,等。如:七日壬申电,辛巳雨,壬午亦雨。《通》422)(否定副词:不、弗、勿、毋,等。如:之日大采雨,王不步。《粹》1004)(语气副词:其、佳(惟),等。如:贞:今夕其雨?贞:今夕不雨。《甲》3404)(7介词甲骨文中有介词“于、乎、在、以、自、从、及”等。如:其告在后祖丁,王受又?(《甲》722)东云,自南雨。《通》376)(8连词甲骨文中的连词有“于、以、与、暨、又、自”等。如:翌乙酉,于祖乙于后祖乙。《通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