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贞:羌十又五,卯五牢。《粹》540)(至于甲骨文里有没有叹词和语气词,学界尚没有统一的意见。二、句子成分甲骨文中,主、谓、宾、定、状、补都已具备但不发达。1主语甲骨文里的主语一般在动词前,如:凤(风)止。《铁》553)(乙丑卜,王贞:余伐猷。也有少数主语放在动词后面。如:己丑卜,贞:今出羌,亡■。《粹》1300)(2谓语甲骨文里,动词、形容词、数名词组都可以作谓语,如:王禽狐卅又七。《合》28414)(祖辛一牛,祖甲一牛,祖丁一牛。《通》151)(3宾语宾语一般在动词后,如:北方受禾,西方受禾?(《戬》264)偶尔也放在动词前,有强调意味,如:王其兕(获)(。《粹》935)否定句里,代词宾语放在动词前,如:河杀我,不我杀?(《乙》546)双宾语:帝不降我年。《乙》7793)(4补语表行为对象,以介词结构充当,如:辛酉卜,贞:祈年于河。《合》20085)(
f表行为发生的处所,通常也是介词结构充当,如:辛酉,王田于鸡录。《合》32848)(5定语、状语我受黍年。《续》二292)(五十犬,五十羊,五十豚。《前》3236)(今日不雨。《前》3。175)(丁卯卜,王大(获)鱼。《通》749)(※三、句型1主谓凤(风)止。帝若?帝弗若。2主谓宾丁卯卜,王大(获)鱼。壬申王其涉河。3主(其、不)宾谓王其兕(获)。王北羌伐。4主动双宾帝受(授)我右(佑)。5连动式王往兽。翌甲午,王涉归。6兼语式辛未,王令伐羌。
第二节上古汉语实词的发展
一、上古汉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发展1名词的发展周秦两汉时期,名词仍然是汉语最发达的词类。在句中作主语、宾语、定语;作定语大多表示领属关系,少数表示修饰关系。如: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学而》()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楚辞离骚》()名词也可以作谓语,如:思齐大任,文王之母。《诗大雅思齐》()名词也可作状语,如: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战国策秦策一》()失期,法皆斩。《史记陈涉世家》()有时,名词有一个词头“有”,加在国名、族名前面,如“有夏”“有周”“有苗”、、等。先秦开始出现词尾“子”,如:若晋君以入,则婢子夕以死。《左传僖公十五年》()播弃黎老,贼诛孩子。(墨子明鬼下))
f2动词的发展动词的基本功能仍然是作谓语,没有时体的区别,动作发生的时间是由副词、时间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