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导师答疑
问题一: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什么?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答:“习惯”有几种含义,一种是指对环境形成的适应能力,如“他习惯在北方生活。”“习惯”也指文化传统、风俗,如“这里人们习惯夏季在院里睡觉。”“阅读习惯”中的“习惯”是指一种长期养成的行为方式。它也是长期培养形成的,而且具有很强的自觉性和规律性。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在学校养成。”这里,他把良好的习惯和教育的关系紧密地联系了一起,充分强调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对于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性、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对于语文来说,培养良好的学习属于情感、态度的范畴,良好的阅读习惯、写作习惯与语文方面的知识、技能同等重要,甚至更有意义。“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叶圣陶语)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掌握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的技能,并且形成了良好的阅读、写作习惯,老师真的就可以解脱了。这里主要说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从小就应培养起。小学阶段,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初步的,既包括爱读书、读书时集中精力、边读边想等,也包括不指读、不转头等读书时的动作。学生到了初中阶段,阅读习惯的要求就较高了,主要有:①爱读书、多读书、自觉读书;②阅读使用工具书、查找相关资料;③阅读时注意体验、揣摩,质疑、探究;④阅读时圈点批注,写读书笔记等。初中阶段是培养这些阅读习惯最重要的时期,这些习惯的形成对于学生一生的成长或成才起到的巨大作用无论怎样估计都是不过分的。语文教学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形成以上良好的阅读习惯。⒈先说“爱读书、多读书、自觉读书”吧。很多老师反映现在的学生不爱读书,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呢?一是课业负担重,学生每天要被英语单词,要完成数学作业,还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哪里有时间读书?二是游戏机、电视剧等大量的现代休闲方式的干扰,男孩子还要看足球赛,家长不让看,就半夜爬起来偷着看。三是农村孩子可能还存在读书条件差的问题,家中没有书,没有电脑,上哪儿去看?语文教学一周只有几节课,不要说课外阅读了,就是课文有的学生也读不了两遍。其实,客观地说,硬要让学生在学习日阅读课外书不现实。学习日落实读课文就行了,老师可以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要求学生带着明确的问题或目标阅读课文,比如,学习《背影》,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圈画出文中出现的几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