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的观测整体上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施测,对线下工程变形点的观测必须采用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水准路线经过的工作基点或基准点数量不得少于两个。水准仪必须使用DS05级及其以上精度级别的数字仪器,仪器及配套水准尺均应在有效合格检定期内。水准仪与水准尺在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经常按规定检校合格,方可使用。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均不超过15″。仪器各种设置正确,其中有限差要求的项目按规范要求在仪器中进行设置,并在数据采集时自动控制,
f不满足要求的在现场进行提示并进行重测。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总体上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二等水准有关要求执行。观测时,视线长度≤50m,前后视距差≤1m,前后视距累积差≤30m,视线高度≥055m(此处的视线高度指实际水准仪视线高度,而非水准仪中丝读数),测站限差:两次读数差≤04mm,两次所测高差之差≤06mm,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10mm,观测读数和记录的数字取位:使用数字水准仪读记至001mm。(上述规定在考虑变形沉降观测实际情况与特点的基础上,为保证沉降观测的质量、精度,在部分指标规定上较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有关标准而言更趋于严格)。观测时,具体顺序为:奇数站“后前前后”偶数站“前后后前”每一测段均为偶数测站。晴天观测时给仪器打伞,避免阳光直射;扶尺时借助尺撑,使标尺上的气泡居中,标尺垂直。观测前30分钟,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处,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对于电子水准仪,进行不少于20次单次测量,达到仪器预热的目的。测量中避免望远镜直接对着太阳;避免视线被遮挡,遮挡不超过标尺在望远镜中截长的20。观测时用测伞遮蔽阳光,对于电子水准仪,施测时均装遮光罩。水准仪的圆水准器,严格置平。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时,使其中两脚螺旋与水准路线方向平行,第三脚螺旋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除路线拐弯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置,一般为接近一条直线。观测过程中为保证水准尺的稳定性,选用50kg以上的尺垫,水准观测路线必须路面硬实,观测过程中尺垫踩实以避免尺垫下沉。同时观测过程中避免仪器安置在容易震动的地方,如果临时有震动,确认震动源造成的震动消失后,再激发测量
f键。水准尺均借助尺撑整平扶直,确保水准尺垂直。当相邻观测周期的沉降量超过限差或出现反弹时,应重测并分析工作基点的稳定性,必要时联测基准点进行检测。数据处理时,闭合差、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