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药物应用程序,建立会诊咨询的工作规则,并严格执行。门诊处方抗菌药物的使用应以单药为主,原则上不超过3天量,最多不得超过7天(特殊病种用药除外),特殊使用级别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加强抗菌药物购用和品种备案管理。(二)加强抗菌药物购用和品种备案管理。和品种备案管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和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对本机构抗菌药物采购目录进行动态管
f理,严格控制抗菌药物品规数量,并做好及时清退工作。《活按照动方案》要求,将制定或修订抗菌药物品种采购目录,于4月15日前向辖区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各省辖市卫生局将二级以上医院《医疗机构抗菌药物采购目录备案表》汇总后,于4月30日前以电子版形式报省厅医政处。省卫生厅将对各省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采购目录备案情况予以公示。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标管理。(三)强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标管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标管理各级医疗机构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按照卫生部《活动方案》中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控制力度要求,完善和细化各临床专业科室指标控制指标,定期开展评估分析本机构和各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估使用趋势,出现使用量异常增长、使用量排名居于前列(半年以上)且频繁超适应证超剂量使用,应及时调查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省卫生厅根据监测和医疗机构上报情况,定期对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和使用强度进行排序,对于未达到相关目标要求并存在严重问题的,召集医疗机构第一责任人进行谈话,并将有关结果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加强病原微生物检测和细菌药敏测定。三级医院必须(四)加强病原微生物检测和细菌药敏测定。建立符合标准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对全院细菌药敏结果定期进行分析(每年发布24次),供临床医师用药时参考;要向河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报送耐药菌分布和耐药情况等相关信息。二级
f医院应重视病原微生物检测工作,创造条件建立符合标准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在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及设备后开展工作。三、健全机制,持续改进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在深入推进活动的同时,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和不足,不断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相关制度、指标体系和工作机制,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从阶段性活动逐步转入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形成长效工作机制,促进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持续改进。健全抗菌药物管理小组职责和监督评价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