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宏观调控下银行理财与信托市场发展形势
一、宏观经济形势自2009年7月触及金融危机以来的底部后,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开始快速上涨,至2010年11月,CPI同比增幅达到51,创下28个月以来的新高。其中,食品价格的上涨成为市场的焦点。从2010年以来,在政府出台的包括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控制货币发行量等货币政策以及房屋市场限购、限贷等行政政策的影响下,物价上涨的势头得到部分缓解。CPI指数在2011年前两个月同比增长率与前期高点相比均小幅下滑至49,但食品类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幅仍然维持在10以上的高位,显示出调控压力仍然较大。
图1:2006年至2011年月度CPI走势
从整体来看,本次物价快速增长,与国内外共同因素的共同作用有关。一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从2011年前三个月的数据来看,对CPI影响因素最大的关注点集中在食品价格上。农业部的农产品批发价格总指数与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指数在经过一二月份的上涨后在三月份出现下降。另外,商务部的食品价格分类指数中,3月份蛋类、蔬菜类与水产品3个分类指数出现环比下滑迹象,其他4类仍然处于环比上升态势。从这个角度来看,CPI中涨幅最快的食品价格3月份可能会受到抑制,虽然CPI在3月的压力依然较大,但也至少处于可控范围之内。
f二是全球通胀压力不断加大。一方面,新兴经济体通胀率继续高企。3月份,巴西、俄罗斯、韩国和越南消费物价同比涨幅分别达到63、95、47和139印度2月份涨幅达88,这使得新兴经济体国家的不断提高利率应对通胀;另一方面,发达经济体通胀呈抬头之势。3月份美国消费价格同比上升27是2009年12月以来的最高涨幅;欧元区消费价格上涨26创2008年10月以来新高,连续第四个月呈上升态势,超过欧央行2的警戒线。4月初欧洲央行自2008年7月以来首次加息25个基点很可能预示着欧元区已经进入加息周期,而市场预期美联储在今年6月份第二次量化宽松政策到期前不会改变目前的低利率政策。不过,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利率仍然维持在低位,尽管加息25个基点目前欧元区利率仍然维持在125的历史较低水平。英格兰银行则保持05的基准利率水平不变。日本银行除了保持01的基准利率不变以外,还因地震进一步放宽了政策。从国内来看,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一是能源、资源、劳动力等成本推动压力上升。随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国内能源、原材料价格“水涨船高”一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同比分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