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别上涨71和102向下游传导的压力加大。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趋升,农产品、服务业等包含人工成本较高的商品价格内在上涨压力较大。继去年全国30个省市上调企业用工最低工资标准之后,今年一季度,山东、广东等12个地区再次上调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半数地区涨幅超过20。二是投资需求拉动影响加大。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去两年我国投资规模持续扩大。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各地的发展热情普遍较高,投资动力较强。按照央行数据,2009年全年信贷增量为959万亿元,是2008年的近2倍,尤其是2009年上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7万亿元。投资快速扩张造成对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需求增加,导致能源、原材料和交通等经济“瓶颈”部门产品和消费品价格上涨。三是短期季节性因素和长期结构性因素交织。当前的物价上涨有短期因素,如受天气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农产品价格上升,消费物价指数中粮食价格连续27个月环比上涨。但长期结构性因素如资源性产品价格的改革等,也产生了价格上涨的预期。四是通胀预期仍然较强。目前通胀预期管理的局面十分复杂。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的对一些日用品抢购的个别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居民通胀预期比较敏感和脆弱。
f为了控制热钱涌入以及流动性泛滥,2010年1月至今,央行共七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由155上调至20,每次上调幅度05。另外,央行还在2010年10月20日、12月26日、2011年2月8日和4月5日共四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央行此举体现了进一步收紧流动性、管理通胀预期的意图。
图2:2006年至2011年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变化情况
防通胀成为货币政策的主流趋势。从流动性增加来看,一方面由于中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下双顺差忽然加大而导致央行的被动性货币投放增加,自2010年7月启动人民币二次汇改后,人民币升值对被动货币投放有所对冲,但在升值幅度有限的情况下,对冲效果并不明显;另一方面由于2010年下半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货币层面流动性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从而使得2011年的流动性控制难度有所增加。其次,由于欧美日等海外发达经济体依旧维持较低利率水平,随着人民币开启新一轮升值之路,热钱呈现出加速流入新兴经济体的步伐,此种外部环境加剧了国内流动性过剩的局面。从货币供需的角度来看,如果认可通胀最终是一种货币现象的话,那么随着货币量增速的减慢,通胀将最终逐步回落。M1增速基本上已经维持了12个月连续下滑趋势,近两个月维持23个月以来的最低位。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