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形状记忆合金发展及应用
摘要:形状记忆效应自20世纪30年代报道以来逐步得到人们的重视并加以应用,被人们誉为“神奇的功能材料”,本文主要介绍了形状记忆合金合金的发展及其在许多领域的应用以及未来的一些发展趋势。关键字:形状记忆合金各领域应用发展趋势
引言:形状记忆合金(shapememoryalloy,缩写为SMA)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性材料,其最显著的特性是形状记忆效应,1932年由Ola
der在研究AuCd合金时首次发现,随后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并由此开始了广泛研究和应用。随着人们逐渐发现形状记忆合金的一些重要特性,如超弹性效应、弹性模量温度变化特性和良好的阻尼性能等。正是这些显著的性能使得形状记忆合金被广泛地应用和研究,应用领域涉及电子、机械、运输、化学、医辽、能源、航天与土木工程等领域。
一、形状记忆效应的发现1932年瑞典人奥兰德在金镉合金中首次观察到了形状记忆效应。最早关于形
状记忆合金效应的报道是有Cha
g及Read等人在1952年作出的。他们观察到AuCd合金中相变的可逆性。后来在CuZ
合金中也发现了同样的现象。但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直到1962年Buehler及其合作者在等原子比的TiNi合金中观察到具有宏观形状变化的记忆效应才引起了材料科学界与工业界的重视
二、记忆效应的分类(一)单程记忆效应
形状记忆合金在较低温度下变形较热后可恢复变形前的形状这种只在加热过程中存在的形状记忆现象称为单程记忆效应。(二)双程记忆效应
某些合金加热是恢复高温相形状冷却时又能恢复低温相形状称为双程记忆效应。(三)全程记忆效应。
加热时恢复高温相形状,冷却时变为形状相同而取向相反的低温相形状称为
1
f全程记忆效应。
三、形状记忆合金在各领域的应用(一)航空航天工业方面
形状记忆合金可用于制造探索宇宙奥秘的月球天线。由于天线体积庞大,运载上月球很不方便,人们在一定温度环境下用形状记忆合金制成抛物面天线,再在低温下把它压缩成一个直径5厘米以下的小团,使它的体积缩小到只有原先的千分之一,放入登月小艇的舱内,在月面上经太阳光的照射加热使它恢复到原来的抛物面形状。这样就能用空间有限的火箭舱运送体积庞大的天线了。(二)生物医疗方面
TiNi合金的生物相容性很好,利用其形状记忆效应和超弹性的医学实例相当多。如血栓过滤器、脊柱矫形棒、牙齿矫形丝、脑动脉瘤夹、接骨板、髓内针、人工关节、心脏修补元件、人造肾脏用微型泵等。在现有的实用记忆合金中只有与生物体接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