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在家庭教育中怎样做到尊重孩子
尊重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道德关系。心理学家认为,追求受尊重,这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是每个正常人的普遍心理需要,也是一个人奋发进取、积极向上,实现自我价值的内驱力。家长的尊重对儿童的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具有积极的鼓励作用。“尊重儿童的人格”越来越得到社会公认。时代发展呼唤对儿童的尊重。我国封建历史长,社会受封建伦理道德影响较深,家庭教育中尊重孩子显得尤为重要。
在家庭教育中应多培养孩子的主动性,现在,许多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父母总想方设法保护他们,什么都代劳了,帮助孩子解决一切困难,排除一切干扰,其实质就是溺爱。这使孩子失去了正常的、积极的,自由发展的个性,结果培养出的孩子懦弱、依赖性强、能力差,这种个性心理特征熄灭了孩子的创造欲望,他们处处需要别人的指点与帮助,没有开拓精神,智力发展受到限制,动手能力差。假如我们试图不把孩子当做父母的“私有财产”,而把他们当做一个独立的人,家中的大小事都让他们主动参与,让他们积极发挥,让他们充分发表意见,给他们下放应用的权力。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在心理上觉得自己正在长大,他们开始相信自己的能力,产生自信心,不再依赖家长;开始试图独立思考,亲自操作,并试图从家长的约束下“解放”出来。我们的家长切不可认为这是孩子们不听话,相反,这正是孩子可喜的进步。应该鼓励他们“别出心裁”,放手让他们去想、去做、去体验失败,去感受成功。在孩子主动参与各项活动中,家长要引导得当,及时调控,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科学地教育他,和孩子同步成长。
家庭教育是在父母和子女共同生活中,通过双方的语言交流和情感交流来进行的。父母与子女的相互尊重是成功家教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教育专家在家庭调查中发现,子女对父母有特殊的信赖,他们往往把父母看成是自己学习上的老
f师,德行上的榜样,生活上的参谋,感情的挚友。他们也特别希望得到父母的尊重。父母的尊重意味着理解、重视和鼓励。
从教育效果看,尊重是一种富有鼓舞作用的教育方式。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尊重可以使子女感到他们与父母处于平等的地位,从而对父母更加尊重、敬爱,更加亲近,也更乐于向父母倾吐心里话并乐意接受父母的意见。这有利于尊进父母对子女内心世界的了解,使父母教育子女有的放矢,获得更好的效果。反之,若父母对孩子采取粗暴无理的态度,久而久之,不仅无法了解孩子的愿望和要求,而且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