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生动形象的刻画了一个令人讨厌的、让人害怕的神父形象。方法七、联想想象,揣摹心理师:恰当的人物心理活动描写能反映人物的思想变化,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更丰富,更饱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化文章的主题。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多出现在第一人称的文章中。可直接写“我”的想法、感受、打算等,是我的感情、情绪的自然流露。除了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我们还可以运用联想和想象间接写人物的心理活动,例如: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师:这段细节性的心理描写,写出了当小弗郎士听到学校屋顶上鸽子咕咕的叫声
f时,内心表现出对敌人禁教法语的卑劣行径的轻蔑、憎恨和珍视祖国语言的深厚感情。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只要想想:四十年来,他一直在这里,窗外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学生;用了多年的课桌和椅子,擦光了,磨损了;院子里的胡桃树长高了;他亲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绕着窗口一直爬到屋顶了。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都德《最后一课》)师:这两段心理活动描写,都是通过小弗朗士的想象,揣测出的其他人物的心理活动,这些心理活动描写,能更好的表现人物形象,突出文章的中心。方法八、表情细微,变化见情例: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史铁生《秋天的怀念》)师:人物的表情变化是很丰富的,我们在写作时,要好好观察人物的面部表情细微的变化,这些变化里就寄寓着人物的情感,表现着文章的主题。这段例句里人物脸上的“憔悴”和“央求般的神色”,以及听到“我”回答时的“喜出望外”,这细微的表情变化,充分表达了母亲对我的关爱,也表现了“我”对“母亲”的思念。方法九、调动感官,步步追问例:“晚上怕看家”为例子来练习原文:爸妈常在晚上出门,我一个人待在家里,非常害怕。晚上看家,实在可怕,非常的可怕。这种可怕是文章所写不出来的。啊!晚上看家,太可怕了,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事。可怕,可怕,真是可怕!显然,这段话写得很空洞。我们不妨试着调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