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概述
上古口头歌谣
先秦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诗经》和楚辞
A、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体制:“风、雅、颂”三部分“国风”现实
主义的精华表现手法:赋(铺陈叙述)、比(比喻)、兴(起兴)句式四言
为主,语言双声叠韵。
《氓》《采薇》《硕鼠》。
B、中国浪漫主义的先河楚辞在楚地歌谣的基础上创造出的有浓厚地方色
彩的新诗体。
楚辞体的特点:1、带有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
2、“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3、楚辞的语句参差,富有变化,篇幅一般比较长
4、常用语气助词“兮”(句末:加强整体语气,句中:表停顿)
奠基人、最早影响最深远的爱国诗人屈原。
代表作:《离骚》《国殇》(选自《九歌》)《天问》
汉代汉乐府《陌上桑》《孔雀东南飞》乐府:采集民歌加以整理,配乐演唱的
机构。乐府民歌内容:继承《诗经》现实主义传统《上邪》《陌上桑》。
语言:朴素自然,活泼生动。
句式:五言为主。
(汉末)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五言抒情诗的最高峰。
魏晋南北朝
1、建安文学:三曹(曹操《短歌行》、曹植、曹丕)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应、刘桢)
(文学特征:建安风骨、汉魏风骨)
2、两晋文学:西晋:左思
东晋:陶(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
谢(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派)
3、南北朝时期(最大的成就是民歌的发展)
南朝民歌:文学特征:题材狭窄(爱情)、风格艳丽,喜用双关
代表作《西洲曲》
北朝民歌:文学特征:题材广泛、风格刚健、语言直率
《木兰辞》(代表了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文人诗创作:代表诗人:鲍照、谢、庚信
唐诗宋词元曲
唐诗
古体诗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前,除楚辞外的各种诗歌体裁。
古风只有“歌”、“行”、“吟”三种载体。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
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
言体。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中国讲究平仄、对仗和叶韵的诗体。为有别于
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
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代表
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近体诗包括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登岳阳楼》、
1
f七言八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