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浅谈小学生独立意识的培养
作者:樊培田来源:《新课程小学》2013年第07期
摘要:小学生独立意识的培养是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一直关注、思考的热点问题,小学生独立意识的培养应该从“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创新”几个方面抓起。关键词:小学生;独立意识;个人品质一、注重小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教育、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让其健康发展、茁壮成长,是如今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小学生形成独立人格的重点所在。在培养小学生形成独立人格的过程中,学校是这个过程中的主阵地,因为学校所营造的特殊的育人环境,特有的育人氛围是其他地方无法实现的。教师是主要的引导者,在班会、团会,思想品德、语文等学科教学中,都渗透着对小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十分明显。教师要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和社会生活环境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遵守小学生守则”“尊老爱幼”“树立集体意识”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理想教育,让学生从小形成明辨是非、分清正误的能力,知道哪些是能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等。教育学生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学会尊重自己人格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在人格上要自我维护和互相尊重,从小锻炼自己能完成的学习自己去完成,时刻注意培养小学生的独立人格。教育学生要多读伟人、名人经历磨炼、立志成才的故事,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生活观和世界观,要有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努力的艰苦奋斗精神。另外,家庭教育对培养小学生形成独立人格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独立性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心理素质,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果敢、刚毅,有很强的独立性,而不是事事依赖别人。但是,学生的独立意识不是天生的。要让学生学会对生活的自理,这是培养学生独立意识和能力的起点。父母要从最基本的衣、食、住、行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要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学生想做的事,只要不发生意外,就放手让他去做。事事都是父母亲说了算,不利于独立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学会与人和睦相处,提供机会让学生离开父母,学会支配自己的社交生活,让他们在与人交往中培养自己的独立性。二、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基础培养小学生独立自主的思维能力,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是小学教育的重点,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主要要求。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实现这一目标。新课程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教学中教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