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资金在保持高度流动性的情况下,能够获得较高的回报(在国内占主导地位的银行,要做到这两个方面的平衡很困难);对雕爷牛腩而言,人们乐于用一个比较低廉的价格去享受一种所谓的“轻奢侈”的饮食体验;同样,电动汽车技术很早就已经出现了,美国加州早在八十年代就开始对电动汽车采取政府补贴的政策,但长期以来某些技术难点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导致电动汽车的实用性存在缺陷,而特斯拉在这些方面做了很多大胆尝试。所以严格意义上,并不是这些成功企业“创造”了所谓的需求,只是这些需求从未得到过很好地满足。互联网思维的立足点是找到这样的未被满足的需求,然后以某种方式将其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为了更好地满足这些需求,企业要做的是寻找到一个合适的be
chmark,并强化与这个be
chmark的对比。小米选取的be
chmark很清楚,就是三星跟苹果,所以它想要强化的逻辑也很清楚,即以一半左右的价格满足客户对三星苹果级别产品性能的要求;余额宝的be
chmark也很清楚,就是银行,在流动性相同的情况下,它的活期利率会比银行的高,而在同样的收益情况下,余额宝的流动性又比银行的更好;至于雕爷牛腩,则是要跟那些通常意义上的比较精致的或者比较大众的餐馆进行比较,要做到和它们不一样;而特斯拉是将传统的汽车作为它的be
chmark,力求展现出直观差别,而这之后的价值点就是要强化这种差别。
f第二个关键点在于,它们在构造商业逻辑的最初都遵循或者很大程度上遵循一个重要原则,所谓的中国古话:欲取之,必先予之。
为什么这么说呢?譬如小米目前采用的饥饿营销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不仅仅是因为它的供应链生产能力受限,更是因为要通过这样一种模式达到盈亏平衡。
小米每款产品在早期刚推出的时候,售价一定低于它的成本价,但小米会寄希望于量释放出以后,再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随着时间推移,小米的硬件成本在不断下降,所以后期的那部分销量才是真正实现盈利的关键。小米手机在一开始推出来时,会预先假定送给消费者一部分价值,但它要利用这些,并且寄希望于通过未来的回报弥补这部分缺失的价值。同样,余额宝也是补贴了一部分,大多数用户可能不太会注意到的,它在跟天弘基金洽谈的时候,很可能要求基金在最初的阶段进行收益补贴的当然从这个角度来看,所有的这些“宝”们,在最初阶段都可能会要求合作的基金公司来补贴,通过让利给消费者提升吸引力,来“强化”消费者对这种商业逻辑的接受程度。雕爷牛腩也有着类似的理念。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