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学习动机扭曲:题目1:你上学读书是为了A没有知识不能生存B替老师学习C替父母学习D读书后找大钱E同学间好玩题目2:课堂上教师提问A马上回答B想一会再回答C等别人答D老师抽问才答,一般不回答统计表明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中段学生有48,高段有19的小学生学习动机扭曲,其中,中段有43,高段有8的学生认为读书是为了“D以后挣大钱”;2的学生认为读书是“C替父母学习”;2的学生认为读书是“B替老师学习”。还有1的学生认为读书是“E同学间好玩”。正因为动机缺乏,因此相当部分农村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够高,体现在课堂回答问题上,中段有21,高段有14的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习变成了一种负担,一种应付。他们选择的是“D老师抽问才答,一般不回答”。小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应引起高度重视。二焦虑心理题目3:期末考试时A心情紧张B有点紧张C无所谓D有信心E不紧张
f题目4:爸爸妈妈回家晚了感到不安。A是B不是面对考试,10左右的学生情绪紧张,高年级学生因面临的压力更大,拿高分是直接的心理动机,已能体验或预计到考试结果对自身潜在威胁,因而担忧更为明显,29出现轻微焦虑,7属于过度焦虑。“有信心不紧张”的选择率由中段的74下降到高段的64。这种心理障碍如果处理不好,可能给学生带来一些不必要的负面影响。问题4同样显示了学生担心发生威胁自身安全或其他不良效果的心境,使得这部分学生焦虑不安,紧张担忧,顾虑重重,形成心理障碍,并且这种焦虑由中段的28上升到高段的40,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三冷漠题目5:看电视遇到伤心或感人处时A跟着流泪B没有眼泪C那是假的D非常激动看电视遇到伤心,感人的情节,中段有35,高段有25的小学生不会流泪,或认为那是假的而无动于衷,这实际上是对平时能鲜明感情反应的刺激表现了平淡,缺乏与之相对应的情感体验和表情,表现出冷漠。四胆怯、羞涩题目6:家里来了陌生客人:A喜欢B主动招呼C不理睬D怯生家中来了陌生客人,不理睬,怯生的中段占58,高段占45,这表明了小学生中胆怯、羞涩心理比较突出,特别是农村孩子,由于平时见的世面少,同时也因为缺乏正确的心理引导,显得不够大方。五交往情感闭锁
f题目7:与新朋友在一起A主动邀请一起玩B不好意思接近C只顾自己玩统计表明部分农村小学生存在交往障碍中段有19,高段有21左右的学生与新朋友在一起时不好意思接近甚至只顾自己玩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