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各个职能块内岗位存在的必要性并设定岗位;第三,根据职能块的工作量确定岗位编制,填写《岗位设置花名册》(具体格式见附件一);第四,描述从业人员任职资格,保证岗位之间分工清晰、职能明确,确保部门职能不遗不漏。第五,根据修订后的岗位设置,按照对岗不对人的原则,在部门领导与岗位任职者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岗位说明书(初稿)。第六,成立岗位分析评议项目小组。岗位分析评议项目小组成员包括外聘专家(12人)、人力资源部领导(12人)、该岗位所在部门领导(12人)、岗位分析专员及相关工作人员。岗位分析评议项目小组设正副组长分别由外聘专家和人力资源部领导担任,副组长主持小组工作。第七,岗位分析评议项目小组经过对岗位及其岗位说明书初稿的分析评议,确定正式岗位说明书(具体见附件二),任职者签字确认。432定岗定编的确定人力资源部根据组织机构设置、职责分工界定和核定的岗位工资水平制定各序列包括技术管理序列、专业技术序列、管理序列、辅助服务序列岗位、档级总体设置方案,提交公司总经理审批或总经理办公会通过后下达。44岗位定员441岗位定员编制方法定员编制采用效率定员法,岗位定员法,比例定员法,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员法。效率定员法,凡是能够计算工作量、能够实行劳动定额的人员,均应按效率定员的方法进行劳动能力平衡,一般用于直接生产人员和部分辅助生产人员。岗位定员法,分为设备岗位定员法和工作岗位定员法。设备岗位定员法,主要是指看管设备的岗位,根据其生产过程、班制负荷程度、岗位区域条件和能否实行交叉作业等,在明确岗位责任制的基础上确定定员的方法。工作岗位定员法,指在一定的工作岗位上,既没有固定设备,也不能实行定额和制定人工指标的人员。比例定员法,按企业的职工总数(或一定范围人员的总数)的一定比例确定某一类人员数量的方法。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员法,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定员。442岗位定员的管理任何单位需增加岗位或定员,必须向人力资源部提交相应报告,并提交《岗位设置花名册》和《岗位说明书》(管理、技术、辅助、服务人员)或填写《劳动能力平衡表》(直接生产人员)(具体见附件三、附件四)。经人力资源部核定通过后,方可进行定员变动,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超定员配置。局部职能调整或岗位整合,导致岗位设置发生变化,由人力资源部组织相关4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