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人的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三条:一是信仰,二是利益,三是感情。驻外团组织是在人的利益需求主要被市场机制所满足的背景下,通过情感因素来组织青年的一种形式,是对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流动青年群体进行组织化梳理的一种手段,是对党中央明确要求共青团重点关注的青年农民工群体进行覆盖和联系的一种组织载体。驻外团组织建设是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任务,关于这项工作我强调两点。第一,驻外团组织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尽可能多地联系青年。驻外团组织面对的青年具有行业多元、地域分散、人员流动等特点,这就很难要求驻外团组织在所有方面都发挥作用。所以,我们要明确,驻外团组织当前要充分利用乡情的机理,尽可能多地联系青年,特别是要与广大普通务工青年建立组织联系。在此基础上,可以力所能及地开展一些服务工作,比如进行人文关怀、提供就业信息、帮助熟悉城市生活、促进交友婚恋等。第二,要重点解决好流出地团组织和流入地团组织的配合和衔接问题。建组织的过程要以流出地团组织为主,用组织的过程要以流入地团组织为主。其中,流入地团组织要进一步提高重视程度,尽可能地为驻外团组织提供工作便利条件,如提供资源支持、联合开展活动、帮助当地与政府部门协调等;流出地团组织要为驻外团组织建设提供必要的工作资源支持,并指导驻外团组织利用乡情纽带开展好工作和活动,同时还要积极争取流出地党委和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重视。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是当前全团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各级团组织对这项工作负有重要责任,必须积极主动、切实有效地发挥好应有作用。需要强调两点:一是要结合当前青年农民工群体的特点开展工作。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出现了许多新特点,他们对收入与闲暇、收入与劳动强度、收入与精神愉快程度之间的选择发生了新变化。因此,企业管理中必须体现严格管理与人文关怀的高境界统一,这也为企业共青团工作提供了广阔空间。二是要在增强非公有制企业团组织活力方面发挥作用。要在不断扩大组织覆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增强非公有制企业团组织活力的路径。既要找准团的根本属性、根本任务与企业根本功能相融合的工作切入点,使团的活动能够服务企业自身生产经营,又要围绕青年在学习成才、情感婚恋、身心健康、社会融合等方面的普遍需求,使团的活动能够服务青年的成长发展。要通过广泛开展符合非公有制企业特点的思想性、技能性、娱乐性活动,为企业不断增强内在凝聚力发挥重要作用。6.关于承揽政府青少年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