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改观。许多积累了一定资金和实力的个体私营企业积极参与乡镇集体企业的产权改革,从而不仅使私营企业在数量上迅速增长,而且在投资规模上显著增强。2、私营企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二次改制后,乡镇集体企业已大为减少,至2003年末,江苏共有乡镇集体和集体控股企业10255家,比2000年减少了74.63%,仅占农村企业总数的1.0%;私营企业则占企业户数17.75%,但私营企业其余各项经济指标均居农村企业之首62%以上,其中资产总额占近70%,真正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尽管集体企业仅占农村企业总数的1%,但资产存量仍占全省农村各类企业资产总额的19.51%,平均固定资产规模为832.83万元/户,年总产值占农村各类企业总产值的14.24%,平均年产值达2654.20万元/户;而同期私营、个体企业的平均固定资产分别为171.67和7.43万元/户,平均年总产值分别为662.12和53.04万元/户。可见,农村大中型企业仍然主要分布在集体企业中,集体企业依然是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之一,私营企业和个体企业则普遍为小微型企业。3、私营企业经济效益大幅下滑
f表2表明,2003年比2000年,各类乡镇企业经济效益总体呈现下滑态势,私营企业尤为严重,个体企业其次,倒是集体企业下降幅度较小。在产出效率方面,私营企业万元固定资产产值和营业收入分别下滑-35.85%和-21.26%;在产出效益方面,私营企业除资产利润率有所增长14.58%,资产利税率下降也达-16.22%。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同期私营企业平均固定资产增幅高达170.01%,典型反映了近年来江苏乡镇企业经济增长的模式和效益,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反思。4、集体企业经济效益依然最差集体企业尽管产出效益资产利润率、资产利税率相对提高,但依然缺乏活力和竞争力,各项经济效益指标不仅远低于私营企业和个体企业,也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集体企业产出效益的相对提高源于改制。通过二次改制,集体企业进一步明晰产权、政企分开,剥离了部分低效甚至是负效的附属企业或业务,精简了部分富余人员;同时,可能更为重要的是,减少了以往因“政企不分”而产生的乡镇政府对企业收益“不合法的”或隐性的侵占和转移,从而显著降低了交易成本,相对提高了经济效益。但面对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二次改制并未从根本上提高集体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从总体上看,集体资产仍处于低效甚至无效中运行。二、应当高度关注私营企业发展态势应当看到,乡镇私营企业近年来经济效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