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年轻的孩子缅怀着,思念着就是一个长者的成功。
为什么说伦理是东方人的起点。我们看看《论语》里面说人格历练,有三个基本阶段,第一个阶段叫入则孝,出则悌。第二段叫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第三段叫做行有余力则以学问。但是今天这三段我们刚好是倒着走的,一个小孩子,从四五岁开始上兴趣班了,小学、中学、大学、硕士、博士、博士后,一路走,把行有余力才做的事都做完了。做完以后倒着往回走,到社会上再去学这个谨而信,泛爱众,能不能亲仁还再说吧。再往回走,入则孝,出则悌,往往我们今天都做不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它说你父母的年纪你不能不牢牢记在心里,想起这个年纪来,一方面会很高兴,因为你觉得父母还在,你还是个孩子,你还能享受这种宠爱。但更深的是忧惧之心,因为他年纪越来越长,你能为他做多少事?有一种悲哀叫“子欲孝而亲不在”。年华不一定都能等来,安顿好伦理的起点,我们才有更远的路可走。
君子之道孔子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君子三大德是指“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用今
f天的话讲就是仁爱的人可以少点忧伤,智慧的人可以少点疑惑,勇敢的人少点恐惧。换言之,世界上所有的负面情绪只用一种方式可以真正击垮你,那就是笼罩你的心。你的心都认了,就垮了:你的心不认,就有未来。人就是让我们这颗心蓬勃壮大。也就是说我们要找到一种跟世界制衡的能力。一个人永远不迷失自己的心,你的世界就形成一种制衡的关系。泰戈尔说我不能选择那最好的,是那最好的选择我。这是一种态度,我们受挫时要想是不是我还不够好,我能做的事就是让自己不断的变好,然后等待最好的机遇来选择我。在这个世界会构成一种关系,我们自己强了,世界给我们的忧惑畏惧就远了。如果你眼前有三锅温水,你往第一锅里扔一个生鸡蛋,往第二锅你扔一个生的胡萝卜,往第三锅里扔进去一把干茶叶。结果会怎样?第一个锅里原本新鲜的生鸡蛋,变成一个硬邦邦的东西,这就是被生活浮硬了的一种人。可能这个人愤世嫉俗、充满抱怨,一点点的小事可能就觉得是一种伤害,这种人习惯于以偏概全。他们经常说生活就是悲观,前景就是暗淡,人心就是险恶,竞争就是残酷的。第二个锅里,投进滚水的萝卜,变成了烂啪啪的一团泥。这是被生活浮软了的一种,这种人往往是一些道德君子,善良的老百姓,活的毫无原则。一日三餐,日出而作,日没而息,别人怎么说,他就怎么做。但第三个锅中,我们可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