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知识进行梳理、分析,建立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了解历史知识之间
f的内部联系。最后,在学生自主设置目标的基础上,引导其制订可行的复习计划,从而逐步将知识点拆解、细化,不断提高复习效果。
二、合理利用教材
教材是学生复习历史的基础。但从以往的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历史复习过程中普遍存在夸大或忽视教材作用的情况。合理利用教材,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以往对教材的枯燥讲解,将课本知识问题化,让学生围绕问题把教材内容当成材料,自行阅读并探究分析,从而在提高学生复习效率的同时,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
如在上复习课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笔者会充分发挥教材在复习中的引领作用。首先,让学生拿出所有史课本,反复看教材目录,并思考它们之间的内部联系。如根据各个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对比记忆,以此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点之间的密切联系。其次,将教材内容问题化,以问题训练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如《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鸦片战争的结束,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问题不分先后顺序,目的是考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最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相关的材料题,让学生在分析材料的同时加强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三、关注现实热点
结合时政热点是历史试题的显著特点,它既是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综合考验,同时,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锻炼。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热点,并合理选取时事材料,将“理论联系实际”推向更高的层次,帮助学生将知识与能力有机结合,从而保证学生复习质量2。
如在上复习课时,除了向学生讲述教材内的基本内容外,笔者还会专门开设时政热点课,为学生总结与教材相关的现实热点并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如“一带一路”与古代的“丝绸之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等,以让学生依据自身掌握的历史知识对现实热点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这样在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有利于让他们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四、运用思维导图
制作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理解与记忆相关知识,能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通过自己动手建构知识结构,学生能很好地践行杜威的“做中学”理论。因此,在初中历史复习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动手制作相应知识点的思维导图,将知识内化于心,加强对知识的记忆,以达到预期的复习效果。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