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话能力。提倡纸上练兵,自由表达,这样既能巩固识字写字成果,又能学习表达方法。
老师要把优秀习作当堂朗读,让学生欣赏品评,在交流比较中提高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能力。
第二学段
第一部分阅读教学
根据课标精神和我是课改设想,阅读课要体现一个“读”字,围绕单元主题,增加课堂的容量,加大学生的实践力度。我们反对精耕细作式的教学,倡导粗放式的、大语文观指导下的增量阅读。对于一般课文的教学,鼓励教师利用一个课时来完成。
第一课时
环节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2分钟左右)
操作建议:
新课的导入应具备三个要求:激活性。激活已有经验,引发学习动机;联系性。找准新课与学生已有经验的连接点,引导学生由已知走向未知;定向性。明确学习目标,定好探究路线,选择学习方式。
教学时,可由讲故事、名言、新旧知识链接、多媒体、歌曲、游戏等形式引入。揭示课题,引导学生质疑。
f环节二预习检测,初步感知。(5分钟左右)
鉴于我市规范化办学的有利条件,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的基础上,提倡学生课前预习。但预习任务要简明,仅局限于对课文有所了解,对困难尝试克服,能够正确地读下来。不应有过多过细的要求,更不能把课内的任务强加给学生。
操作建议:
在检测读书过程中了解识字学词情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1、检测学生独立识字情况。坚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把生字放在词、句中让学生认读,听写重点生字。不要对所有生字的教学平均使用力量,对新词、难理解的词放在语言环境中解决;2、检测课文朗读情况,是不是能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是不是读书时能做到不添字,不掉字,难读的长句能合理断开;方式上课整篇接读、对读,也可读重点段落。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实践和展示的机会,可充分发挥同桌和小组的力量;3、根据情况,也可检测学生能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但不要有过高要求。
环节三重点研读,一课一得。(15分钟左右)
一篇课文承载的任务不能过多,根据学段要求、单元主题及编者提示,选定一、两个难易适中的问题在读书交流中解决,借此机会,多读课文、品味词句、增强语感、提高认识。尽最大努力杜绝串讲、“灌”讲、“电”讲等不良现象。
操作建议:
1、根据教师的提示,学生自主学习,利用工具书、现有资料和已有学习经验,对重点内容进行阅读、感悟、批注,做好和同伴交流的准备;2、明确分工,合作提升。每个人都是集体中平等的一员,都有展示自己学习思考成果的权利,都有提出自己观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