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在这些劣等种族的身上的,他们的命运是天生被奴役和驱使。同时为了人类文明社会的血统纯洁,为了人类整体素质的提升,这些人也不能和文明世界的人产生任何的身体接触和感情联系,当他们作为奴隶的价值被使用完毕之后,他们唯一的结局就是被屠杀。
f二、“打怪”时玩家心理的人类学分析
当我们将目光转向网络游戏时,我们就会发现游戏中的打怪行为和现实世界中人们去异域探险是如此的类似。人们在现实世界中所碰到的那些原始部落和游戏中的那些怪物一样,都是外表怪异、行为不可理喻的。但是游戏制作者们对这些怪物进行了更简单的设定:把他们变成了没有思想、没有语言、无法进行沟通、只是充满了强烈的攻击本能和杀伤力的怪物,玩家们甚至不知晓他们在游戏中有什么文化背景。实际上这也是地理大发现初期那些勇敢的探险家们所遇到的状况。于是,玩家们碰到了怪物就只管打,因为这样做会给他带来经验值和金钱,而这也是那些探险家们通常所采取的做法。比如在15世纪时候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在美洲大陆的探险,他们经常以绑架某些部落的酋长或者酋长女儿,或者抢走部落中的圣物为要挟,来换取大量的黄金和宝石。
见到怪物就打,认为怪物除了用来升级之外毫无用处,丝毫不把怪物当成是游戏世界中应当存在的一分子:这是玩家们在打怪时候一种普遍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实际上是由游戏制作者所赋予玩家的。因为他们在制作游戏的时候抱的也是同样的心态,他们理所当然的把玩家置于高等种族的地位,玩家的目的就是去完成征服、统治等伟大而崇高的使命;而怪物则被设定为没有思想,文化背景模糊的行尸走肉,他们存在的意义就是被玩家们一个接一个的杀死。另外一个很重要的设定就是:玩家和怪物是不能发生任何身体接触的,否则玩家就会被怪物杀死。因此,玩家和怪物之间只存在两种关系:玩家主动攻击怪物和怪物主动攻击玩家(前一种关系发生的频率更高一些)。为了更快的升级,人们总是希望在短时间内大量的杀死怪物,而杀死怪物是不会给玩家带来任何心理愧疚的,因为他们不属于这个玩家的世界,被玩家杀死是所有怪物与生俱来的命运。
通过以上对打怪行为的一个比较深入的人类学分析之后,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打怪是游戏制作者们普遍采取的一种手段,这种手段来源于这样一种心理假设:世界是由种族优劣的区分的,优等种族应当统治劣等种族,劣等种族应当被全部消灭,优等民族和劣等民族之间不可能存在任何和平共处的行为,他们之间任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