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盼春、绘春、颂春”展开描写,将主观感情和客观景物结合起来,展现了春的气息,描绘了春漫人间的生动图画,让人感到振奋。在《春》中,作者先是描写了对春天的祈盼,对于春天的到来无比的期盼,“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接着又描绘了春草嫩绿,破土而出;春花盛开,香艳逼人;春雨绵柔,沾衣欲湿;春风和煦,吹面不寒的种种景象,小鸟清脆的叫声与悠扬的笛声和潺潺的流水声呼应成一幅美丽的画卷,最后作者以天上的风筝渐渐地多了,地上的人们也渐渐多了来点明“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个“文眼”的基本内涵春天是万物希望的开始。文章透过“文眼”的设置构建了缜密的构思,精巧的布局,我们可以清晰地透过文眼来感受作者眼中春天的景象,可以更加深刻地去体验作者的真实情感。
212结构严谨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历来都是以严谨著称,从不吝惜笔墨,往往都会将事情细细道来,不去追求嶙峋古怪,文章中总能感悟出他独具一格的匠心,旨在从平凡之处见神奇。在结构形态上像《桨声里的秦淮河》《背影》这类以叙述线索串联所见、所闻、所感的结构安排,也有像《春》《冬天》等以内在感情连缀起各种不相关的画面,不相连的事物的结构设置,尽管文章的结构方式都不尽相同,但都和谐、精美、匀称,与人以紧凑、严谨之感。
在朱自清先生《南京》一文中,清楚描绘了鸡鸣寺、莫愁湖、玄武湖、雨花台等大小景点,时而摩挲,时而遐想,时而凭吊,移步换景,变化多姿,在文章中体现出连贯完整,
9
f山东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在叙述中缓缓将读者带领入已经准备好的意境。《冬天》中,朱自清用三个大段写了三个冬天,人物不一,时间不同,地点各异,三段文字知识都在冬天。一段写了儿时一个冬夜,父子兄弟围着大火炉吃煮豆腐的情景;一段写了与朋友相约,东夜游西湖的场景;一段写自己全家住在台州脚下,冬夜不大冷,很静,全家和睦的温暖气氛。将“爱”从头到尾贯彻了三件事情:父子之情、友人之情、夫妻之情,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全篇纵意漫笔,用情感一条主线穿起了散落的朱贝,落笔归结为情感之温暖。
213形式多变
文似看山不喜平。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多以精巧多变,跌宕起伏著称,如溪流曲折蜿蜒,又如曲径通幽,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往往会发现不一样的美,《松堂游记》在其中可谓是一种典范。此篇文章写于1934年,是作者当时在西山松堂游玩时,对松堂内的景物层层设障、段段翻新,一波三折。开头的时候雷声大作,天公不作美,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