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网络安全硬件、网络安全软件、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协议:为网络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者约定。它的三要素为语法、语义、同步。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协议以及做出何种作答。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协议的集合。OSI参考模型的分层原则:根据功能的需要分层;每一层应当实现一个定义明确的功能;每一层功能的选择应当有利于制定国际标准化协议;各层界面的选择应当尽量减少通过接口的信息量层数应该足够多,以避免不同功能混扎在同一层中,但也不能过多,否则体系结构会过于庞大。TCPIP协议:是事实上的网络标准,由低到高分为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网络接口层:该层中的协议提供了一种数据传送的方法,使得系统可以通过直接的物理连接的网络,将数据传送到其他设备,并定义了如何利用网络来传送IP数据报。网络层协议:网络层协议IP是TCPIP的核心协议,IP可提供基本的分组传输服务。网络层还有地址转换协议(ARP)和网间控制报文协议(ICMP)。还提供了虚拟专用网(VPN)。传输层协议:有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还提供了安全套接字服务(SSL)。应用层协议:网络终端协议(Tel
et)、文件传输协议(F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邮件接收协议(POP)、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域名服务(DNS)。系统安全结构:物理层(防止物理通路的损坏、窃听、攻击)、数据链路层(保证网络链路传送的数据不被窃听)、网络层(保证网络路由正确,避免被拦截和监听)、操作系统(保证客户资料、操作系统访问控制的安全)、应用平台(利用SSL),应用系统(使用应用平台提供的安全服务来保证基本安全)。网络层的安全性:一般使用IP封装技术(其本质是纯文本的包被加密,封装在外层的IP报头里。用来对加密的包进行因特网上的路由选择,到达另一端时,外层的IP头被拆开,报文被解密,然后送到收报地点),相应的安全协议可以用来在I
ter
et上建立安全的IP通道和虚拟私有网。传输层安全性:安全套接层协议(SSL)此协议包括SSL,记录协议和SSL握手协议。前者涉及应用程序提供的信息的分段、压缩、数据认证和加密。后者用来交换版本号、加密算法、身份认证并交换密钥。应用层的安全性:它实际上是最灵活的处理单个文件安全性的手段。目前都是用PKI(公钥基础结构),此结构包括3个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