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分析
【摘要】文章利用国外经济理论说明了加强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完善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建议。【关键词】:中央银行独立性
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概念中央银行独立性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中央银行目标的独立性,即中央银行能够自行决定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在行政当局规定的、彼此之间可能存在冲突的多个目标中,中央银行有权决定哪个目标具有排他性,使其相对于其他目标处于更优先的地位。二是中央银行政策工具的独立性,即中央银行在制定与执行货币政策的过程当中相对独立于国家权力、立法、司法和政府。由于各国的中央银行都逐步将物价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目标体系的核心部分,因此“独立性”问题研究的焦点就集中在:中央银行能否通过政策工具操作实现物价稳定,促进宏观经济稳定发展的目标。二、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理论基础对于中央银行为何需要保持较高的独立性,国外学者提出了多种理论进行论证说明。其中影响最大的则是“时间非一致性”理论和政治经济周期理论。1“时间非一致性”理论时间非一致性理论论证了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操作的无效性。该理论认为,政府为了使扩张的货币政策起到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必须使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低于实际通货膨胀率。为此可行的办法就是政府明确承诺实行零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然而,一旦经济主体形成了零通货膨胀率的预期,货币政策主管当局放弃其已经做出的承诺,转而采取通货膨胀的政策就将成为其最佳的货币政策选择。因为实际通货膨胀率与人们的预期通货膨胀率存在着的差距将扩大就业和增加产出。这样,对于货币政策主管当局来说,最优的货币政策选择在预期通货膨胀率形成前后就发生了变化,即存在时间不一致性。然而,在经济主体具有合理预期的情况下,政府部门就不可能使预期通货膨胀率最终低于实际通货膨胀率。因为由于经济主体考虑到了政府企图,所以在最初就自然调高了通货膨胀预期。即通过反复博弈,预期通货膨胀率和实际通货膨胀率将最终达到一致的水平。这就意味着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将无法带来扩大就业和增加产出的效益,而只能造成通货膨胀。2政治经济周期理论该理论认为,中央银行的经济政策及效果和政治过程是密切相关的,政府和
f议会对中央银行的强烈干预会使经济周期波动的幅度增大。一方面,执政党为了保持其政权,在选举前对经济采取过激的刺激性政策,以“适度”的通货膨胀为代价来降低失业率,而当选后的初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