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信息化技术,推进标准化和商标战略物流效能。物流效能。采用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加快推进物流设施与设备的标准化,发展品牌物流,实施商标战略,促进操作流程的规范化,实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降低物流运营成本,提高物流效能。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综合运输体系,实现物流畅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综合运输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高效。通高效。进一步加快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和管道物流通道建设,打通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瓶颈,合理布局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建立综合立体的多式联运体系,实现物流的畅通高效。5整合存量,优化增量,创新服务。采取有效措施,促整合存量,优化增量,创新服务。整合存量进不同隶属关系、不同所有制物流资源的有效整合。充分利
f用物流存量资源,改造、提升、完善物流服务功能,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引导社会资本向重点地区、重点物流企业倾斜,坚持走集约式、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增强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6推进行业协调,促进产业联动,发展特色物流。推进推进行业协调,促进产业联动,发展特色物流推进行业协调制造业内部物流资源整合,加快企业物流剥离外包,促进物流服务社会化。大力发展专业化物流,积极建立重点领域和特种行业的物流体系,满足制造企业个性化需求。(三)发展目标继续贯彻落实国发〔2009〕8号文件和鲁政发〔2009〕61号文件,把我省建成全国九大物流区域之一,发挥我省在全国七大物流通道作用,建设一批物流节点城市和物流基地,培育一批物流名牌企业,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提供坚实物流体系保障。到2015年,社会物流总额完成18万亿元,年均递增12;物流业增加值完成4800亿元,年均递增11,占GDP的比重达到85以上,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22以上;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下降到17左右;培育100家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大型综合物流企业,扶持150家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示范企业。基本形成城市与农村相结合、物流业与农业、工业、商贸业联动发展,布
f局合理、信息畅通、技术先进、管理规范、节能环保、安全有序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三、物流区域布局
根据我省的自然地理条件、(一)物流区域。物流区域。根据我省的自然地理条件、行政区划、行政区划、各地经济发展特点和物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各地经济发展特点和物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把我省的物流发展区域划分为六大物流区域,即港口群物流区域、发展区域划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