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反思摘要本文就当前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作了详细的分析,进行了有效的反思,并提出切实的改进措施,以期语文多媒体教学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关键词语文多媒体教学反思对策对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几点反思:1、任意拔高地位,导致越俎代庖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在呈现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上具有其独到的作用。为此,一些学校、一些教师对多媒体手段推崇备至。运用多媒体教学俨然成了时尚,尤其是公开课、研讨课、观摩课似乎不用多媒体就没有档次,上至领导,下至普通教师,把能否利用多媒体教学作为衡量教师能否使用现代化教具重要的甚至唯一的标志。形成“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的局面,这就造成了中小学教师滥用多媒体、误用多媒体的现象。2、缺乏开发意识,“拿来主义”严重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语文课件应该由自己开发。可在实际操作中,绝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课件都是从网上下载的,是纯粹的“拿来主义”,全然不去理会学生的和课堂的具体情况。现在网上出售的一些课件,编写者是那些专业的计算机人员,而非语文教师,他们对计算机软件很熟悉,但不熟悉教材,不熟悉学生,制作的课件很精美但不适应具体的教学。笔者曾听过有位教师上朱自清《春》一课,上课前,先让学生观看flash制作的《春》
f动画,就是把全文用动画再现,甚至是最简单的内容,也再现得清清楚楚,就像是观看动画片一样。美其名曰,感知课文。课后,我问他,这个动画哪里来的,他回答说,直接从网上下载的。后来,我回了一句,你认为这样直接拿来有用吗?他哑口无言。当然别人的方法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一个成功课件是制作者在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其教学理念、教学环节安排等诸多因素设计制作而成,它不可避免地凝聚着制作者的教学习惯、教学思想、教学风格,以及他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认识等主观因素,就这个角度而言,课件是有个性差异的,不可移植的。教学中,对象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不同,课件的内容、流程也应不同。如果忽视了这一点,盲目引进的结果只能是造成机械、僵化、缺乏个性。
3、文本意识淡薄,“花拳绣腿”做秀语文课的学习对象是语言文本,不是音乐,也不是影视欣赏。语文课必须以语言为主体,任何其它形式都只能作为辅助手段,必须从属并服务于语言学习。有些教师制作的媒体课件中的图文、声音、教学环节的设计,只是为了迎合某些评课标准的要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