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反思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开创课堂教学新模式已成为当今教学领域的新热点,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若能根据素质教育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定能极大地丰富课堂教育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但是要忌滥用或不恰当的使用,要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内容合理地应用。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在于,它既不同于数理化史地生等一般认知学科,也不同于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门类,语文的媒体是语言。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使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规范、生动、有说服力。一堂语文课,如果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望,并通过学生反复习得语言技巧,那么这就是一堂好的语文课。某些认知学科,如理化,如果有疑难解决不了,运用多媒体,使知识形象化、直观化,问题就迎刃而解。而语文学科则不同,因为它的媒介(语言)是不断发展的,而语言和作为个体的言语之间的关系也说明了这个问题:用同样的词和语法构成可以创造出许多语言作品来。这是不能用一个定理或一个等式就解决了的,因此也不能用一个有限的画面或一个活动场景即多媒体课件就能解决的。
我们知道,语言文字是人们用来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语文学科最基本的性质就是工具性。既然是工具,就必须通过不断反复地使用才能熟练地掌握它。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阅读理解能力,而阅读又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的手段。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语言文字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当学生在阅读中遇到困难时,应当引导他们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反复阅读,正是古人所谓的“循文入义,披文入情”,而不是依赖图片、影视、音像之类的媒体去替代他们的理解过程。各种媒体对课文的注解大多只是帮助学生学到了文章里所包含的知识内容,是一种“看上去很美”的短期行为,而学生们通过阅读懂文章的能力却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也就是说,运用多媒体教学,注重的是阅读结果,而语文教学本身应该注重学生阅读的过程。
尤其,中学语文课文大都是经过了一代乃至几代教育学家从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语言精品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大多内涵丰富、风格鲜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