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笔者对绩效管理也研究和推行过几年,并在知名企业实操过,多少有一点心得,在此与大家分享和交流!绩效管理必须与目标管理结合起来使用,但是绩效管理不是灵丹妙药,不能包治百病。不一定能解决企业业绩增长的问题,可能在某些企业有成效,而在另一些企业就失效。戴明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十分明确的告诫:“绩效考核、不管称它为控制管理或什么其它名字,包括目标管理在内,是唯一对今日美国管理最具有破坏性的力量。美国可以出口任何东西,就是不能出口美国现在的管理方法,至少不能出口到友好的国家。”由此可见: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在发源地的美国又是何种情况?美国的部分专家是如何评价的?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研究证实,某组织实施绩效考核,状况就会更好,更多看到的是,一个企业花费资金和精力在咨询公司的帮助下,建立了绩效考核系统,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就会发现由此产生的弊端和问题,在没有见到绩效考核的效果之前,就已经让企业领导焦头烂额,承认自己曾努力推动的绩效考核与管理的失败,自然是一件很多企业领导不愿承认的现实。r
r
绩效考核成功吗?根据蒂莫西?谢尔哈特(TimothySchellhardt)在《华尔街日报》(1996年11月9日)的报告:九成以上的绩效考核并不成功。彼得?斯科尔特斯(PeterScholtes)怀疑实际上比这更糟。r
r
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银行(Ba
kofAmerica)曾一度制定了全美国最有雄心的目标绩效考核与激励制度,以发放贷款的数额决定贷款员的表现,表现最佳者可获得超过中等表现者50收入的奖励,结果美国银行得到了他们想要,也该得到的东西:大批的坏账,虽然实现了管理目标,但随后银行却因此遭受了巨大损失。只看贷款数额,而不去考虑深层次的看不到的更重要的贷款质量、风险、客户信用等因素。只知道要求雇员110地努力工作,随后再加10的目标要求,如此年复一年是非常愚蠢的管理方法。r
r
在绩效管理中,暴光率最高的一个词可能就是“量化”。作为一个企业组织,无论规模大小,没有量化考核肯定不行,纯粹的量化考核也是不行,在运作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陷入量化考核的误区,以为一切都可以量化考核。如何走出误区呢?是值得人们去考虑和反思!r
r
设定恰当的考核指标,是绩效考核体系得以成功实施的前提。在为不同的企业提供绩效考核体系设计服务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即使对情况类似的企业,如果机械地采用同一套考核指标,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给企业造成不同的影响。这其中存在一个如何把握考核指标的量与度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