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第2章
21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
信用是现代经济的基石,经济生活中多种金融交易都以信用为纽带而展开,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商品货币经济是信用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世界各国现存的信用形式是商品经济发展客观要求的必然结果。211信用及其构成要素1信用的含义信用基于不同视角可以有不同的内涵界定。由于所引用的根据不同,关于信用内涵界定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包括三种。第一种观点追溯历史渊源,认为从根本上讲信用属于道德范畴。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中,诚实守信规范源远流长,成为处理一般社会关系的惟一伦理基础,贯穿了中国传统契约的全部发展过程。因此,历经数千年诚实信用的道德要求在中国商业文化中始终处于根基位置。西方商业伦理史也印证了从相互信任的中产生出诚信的客观概念,人们把诚信理解为具有约束力,可信任性一开始就是国际贸易的基石。第二种观点引自《辞海》解释,认为信用包括三层含义:一是“信任使用”;二是“遵守诺言,实践成约,从而缺取得别人对他的信任”;三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多产生于货币借贷和商品交易的赊销或预付之中,其主要形式包括国家信用、银行信用、商业信用和消费信用。”由此看出信用是一个有着广泛外延和深厚内涵的概念。第三种观点引自西方经济学的解释,认为信用是指因价值交换的滞后而产生的赊销活动,是以协议或契约为保障的不同时间间隔下的经济交易关系,因而是一个纯经济学范畴。综合起来,信用内涵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界定:一是从社会学角度阐述,作为道德范畴的信用,其内涵是信任、资信和诚信;二是从经济学和金融学角度阐述,作为经济活动中的信用,其内涵则是以偿还和付息为基本特征的借贷行为。因此,经济学中的信用是指建立在信任基础上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活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中国自古以来对信用的理解,除了经济学概念,更多地加入了社会学概念,表示道德含义,并将二者混同。其实二者的最大区别是:在经济学信用条件下,社会成员的信用关系受成文契约约束,而社会学信用条件下,社会成员的信用关系不受成文契约约束,通过个人内省加以纠正和规范。2信用构成要素
f信用构成要素一般包括四个方面:(1)债权债务关系。信用作为特定的经济交易行为,必然产生行为双方当事人,其中转移资产和提供服务的一方为授信人,与之对应的一方则为受信人。授信人通过授信取得一定的权利,即在一定时间内按照双方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