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2013年新版《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笔记江劲主编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环境科学中的环境)是指人群周围的环境及其中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也包含了社会和经济等因素。1、采用概括的方式对环境的内涵进行描述保加利亚、葡萄牙2、采用列举的方式对环境的外延进行描述美国3、采用概括加列举的方式的方式在立法上对环境的内涵和外延都作出规定中国我国1989年《环境保护法》定义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自然资源:《中国自然保护纲要》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都称自然资源《宪法》与环境融为一体、天然存在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环境要素。生态系统组成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无生命物质。生态系统的出发点:是以整个地球上的生物及其环境等客观存在为中心,而不是以人类为中心。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不利于人类的变化,以致影响人类是生产和生活,给人类带来灾害的现象。第一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原因引起的自然灾害。第二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由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18世纪20世纪60年代)地域环境问题时期(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国际环境问题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全球环境问题时期环境问题的成因人地关系恶化1、市场失灵2、政策失误3、科学不确定性4、国际贸易的影响环境问题的对策1、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达成共识2、形成环境保护的可行措施(经济手段、行政手
段、法律手段、科学技术的进步)3、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战略第二节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产生和发展外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产生和发展1、城市环境污染控制立法时期(生活环境保护)(18世纪中叶20世纪初叶)“妨害”与“相邻关系”2、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保护立法并重时期(20世纪初叶20世纪60年代)综合有计划控制污染、防治公害美国《公共汽车尾气控制法》、日本《公害对策基本法》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环境政策以及监督环境状况3、整合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时期(20世纪70年代以后)全方位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