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或实体器官移植者中越来越常见在这些人群中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相关死亡率也较高这使得预防侵袭性曲霉菌感染很重要。
近年来吸入两性霉素B已成为预防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治疗方法之一。部分现有资料表明吸入两性霉素B不但可预防侵袭性曲霉菌感染而且它与其他抗真菌药物的药物相互作用小、毒性低。
两性霉素B急性白血病治疗案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啊方案急性白血病患儿因接受大剂量化疗而导致骨髓抑制、粒细胞缺乏、免疫功能障碍,加上广谱抗生素及激素的应用等,极易并发深部霉菌感染(DFI),其中霉菌性肺炎占DFI首位。文献报道目前白血病合并DFI的发生率为25~50,而其中致命性DFI可高达50~90,可见DFI己成为AL患儿最常见的并发症和致死原因之一。普通两性霉素B作为抗霉菌药物虽然疗效较好,但不良反应大,患儿难以耐受。2004~2006年我们使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6例AL合并霉菌性肺炎,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经骨髓检查均确诊为急性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符合血液病并霉菌感染诊断标准的患儿6例,男女各3例,年龄1岁10月1例,6~13岁5例其中ALLL11例,ALLL24例,ALLL31例。5例感染发生于VDLDex方案诱导缓解治疗第17~22d,1例发生于早期强化阶段。6
f
例患儿均有发热(382~407℃)、咳嗽、气促、肺部口罗音等肺炎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6例患儿均无菌采集痰液进行培养,检出白色念珠菌4例(曾有鹅口疮病史),白色假丝酵母菌1例,曲霉菌1例,均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耐药,对两性霉素B和5FU敏感胸部X片和CT见肺内结节和团块性病变伴胸膜反应,提示浸润和霉菌感染可能发生感染前血常规WBC(04~16)×109L,Hb(61~77)gL,PLT(8~22)×109L,骨髓检查提示抑制性骨髓像患儿均有不同程度低蛋白血症[Alb(212~285)gL]。
急性白血病治疗方法确诊为霉菌性肺炎后采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锋克松,上海新先锋药业有限公司)治疗,起始剂量01mg(kgd)用注射用水稀释溶解并振荡摇匀后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内静脉滴注,滴速≤30滴mi
第二日剂量025mg(kgd),以后剂量逐日递增至1~3mg(kgd),总剂量1~4g,疗程1~4月。同时给予白蛋白、输血、IVIG等支持治疗。
结果6例患儿治疗后5~7d肺炎临床症状均改善,体温下降,1例7d后因消化道出血窒息死亡,其余5例治疗1~4月后复查胸片和CT肺部病变恢复正常,复查血常规和骨髓大致正常。治疗过程中主要不良反应为低钾血症(K1r